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白小说网 www.hbtxt.com,最快更新东国僧尼录最新章节!

    东国僧尼录目次

    名僧

    本如禅师  慧彻禅师  洪陟禅师  无染禅师  玄昱禅师  觉体禅师  道均禅师  品日禅师  迦智禅师  忠彦禅师  大茅禅师  证禅师  陟禅师  顺支禅师  智异山和尚  钦忠禅师  行寂禅师  清虚禅师  金藏和尚  清院和尚  卧龙和尚  瑞岩和尚  泊岩和尚  大岭和尚  大无为禅师  云住和尚  庆猷禅师  慧禅师  龟山和尚  慧云禅师(已上新罗人)  雪岳令光禅师  道峰山慧炬国师(已上高丽人)  万恒  混立  惠勤  冠宣  法言(已上亦高丽人)  顺应  理贞  希朗  普照大师  李居仁(已上亦新罗人)  普德(高勾丽人)  西山大禅师  松云洪济大师(已上本朝)  嘿行者

    尼姑

    金氏(新罗人)

    诗僧

    大觉国师  无[得-彳]智国师  大鉴国师  龟山昙秀禅师  无己  卓然师  雉岳老僧  三重空空  麟角禅师  静明禅师  圣能  无畏  坦然  冲奯  惠文  圆镜  寸真  义砧  正思

    逆僧

    辛旽(丽朝人)

    奸僧

    普雨(本朝人)

    东国僧尼录

    名僧

    本如禅师(南岳让禅师法嗣)

    慧彻禅师

    洪陟禅师(西堂藏禅师法嗣)

    无染禅师(麻谷彻禅师法嗣)

    玄昱禅师

    觉体禅师(章敬恽禅师法嗣)

    道均禅师(南泉愿禅师法嗣)

    品日禅师(盐官安禅师法嗣)

    迦智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云。待汝里头来。即与汝道僧问。如何是大梅的二日。师云。酪本一时(并景德传灯录)。

    忠彦禅师(大梅常禅师法嗣)

    大茅和尚(归宗常禅师法嗣)

    上堂云。欲识诸佛师。向无明心内识取。欲识常住不雕性。向万物迁变处识取 僧问。如何是大茅境。师云。不露锋。僧云。为什么不露锋。师云。无当者(并景德传灯录)。

    证禅师

    陟禅师

    顺支禅师(□山寂禅师法嗣)

    本国号了悟大师

    僧问。如何是西来意。师竖拂子。僧曰。莫遮个便是。师放下拂子 问。以字不成。八字不是。是什么字。师作圆相示之 有僧。於师前作五花圆相。师画破。别作一圆相。

    智异山和尚(临济玄禅师法嗣)

    一日示众曰。冬不寒。臈后看。便下座(景德传灯录)。

    钦忠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行寂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清虚禅师(石霜诸禅师法嗣)

    金藏和尚(洞山价禅师法嗣)

    清院和尚(九峰虔禅师法嗣)

    僧问。奔马争球。谁是得者。师曰。谁是不得者。曰恁么则不在争也。师曰。直得不争。亦有过在。曰如何免得此过。师曰。要且不曾失。曰不失处如何鍜炼。师曰。两手捧不起。

    卧龙和尚(云盖元禅师法嗣)

    问。如何是大人相。师曰。紫罗帐里不垂手。曰为什么不垂手。师曰。不尊贵 问。十二时中间。如何用心。师曰。猢猴吃毛虫(景德传灯录)。

    瑞岩和尚(谷山藏禅师法嗣)

    问。黑白两亡开佛眼时如何。师曰。恐你守内 问。如何是诞生王子。师曰。深宫引不出。

    泊岩和尚

    问。如何是禅。师曰。古冢不为家 问。如何是道。师曰。徒劳车马迹 问。如何是教。师曰。贝叶收不尽。

    大岭和尚(并谷山藏禅师法嗣)

    僧问。只到潼关便却休时如何。师曰。只是途中活计。曰其中活计如何。师曰。体即得。当即不得。曰体得为什么当不得。师曰。体是什么人分上事。曰其中事如何。师曰。不作尊贵(并传灯录)。

    大无为禅师(雪峰存禅师法嗣)

    云住和尚(云居膺禅师法嗣)

    问。诸佛道不得。什么人道得。师曰。老僧道得。曰诸佛道不得。和尚作么生道。师曰。诸佛是我弟子。曰请和尚道。师曰。不是对君王。好与二十棒(传灯录)。

    庆猷禅师

    慧禅师(并云居膺禅师法嗣)

    龟山和尚(长庆棱禅师法嗣)

    有举相国裴公休启法□会。问看经僧。是什么经。僧曰。无言童子经。公曰。有几卷。僧曰两卷。公曰。既是无言。为什么却有两卷。僧无对。师代曰。若论无言。非唯两卷(传灯录)。

    慧云禅师(白兆圆禅师法嗣)

    雪岳令光禅师(天龙机大师法嗣)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分明记取 问。如何是诸法之根源。师曰。谢指示(传灯录)。

    道峰山慧炬国师(清凉益禅师法嗣)

    师始发机於净慧之室。本国主思慕。遣使来请。遂回故地。国主受心诀。礼待弥厚。一日请入王府 上堂。师指威凤楼示众曰。威凤楼为诸上座举扬了。诸上座还会么。傥若会。且作么生会。若道不会。威凤楼作么生不会。珍重。师之言教。未被中华。亦莫知所终。

    万恒 古潭 慧鉴国师

    俗姓朴氏。进士景升之子。熊津郡人。己酉生。师赴九山选中魁科。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弟子至七百。延佑己未遘疾。前一夕。南峰大木自仆。赤祲亘山谷。年七十一。腊五十八。王赐谥。塔曰广照。

    师以儒家子为僧。幼颕悟。能自强於学。长益不怠。赴九山选中魁科。拂衣往枫岳。夏满。移栖智理山。饥不重味。寒不袭裘。胁不至席者累稔。迹晦而名彰。忠烈王。命住三藏社。其师曹溪圆悟和尚亦谕之。乃往。后历主朗月云兴禅源等社。凡经指授。若聩而聆。若[醨-蹂]而醒。弟子至七百。士大夫抠衣入社者。不可胜计。中吴异蒙山。见其文偈。叹赏不已。赓和十数。仍贻书致古潭之号。皇庆癸丑。大尉王燕。居永安宫。安车卑辞。邀至京城。时方聚禅教名流。日以次讲论。师主棒喝风生。辩若悬河。王喜甚。行同舆。手捧馔。加法号别传宗主重续祖灯妙明尊者。袈裟衣裙帽袜先银币五十镒以赆。师还山。悉以付常住。不归于私。

    浴更衣。修遗书。自占葬地。夜艾唤侍者檛鼓。披袈裟。据禅床声喝告别。其略曰。廓清五蕴。真照无穷。死生出没。月转空中。吾今下脚。谁辨玄踪。告尔弟子。莫谩扪空。禅者景瑚。问以告住之意。则有何处不相逢。渡河不用筏等语。拍膝久手。含笑而化。

    初母郑氏梦。天降翠幕。有童子。肌肉如氷玉。就视之。遂合掌跃入郑氏怀。反寤。如纳斗大石胞中。砭药之不效。以己酉八月六日诞师。因名幕儿。淮示寂带方郡民名白太者。梦师登翠幕天去。怪而明日奔至寺。师已逝(并李齐贤撰碑序)。

    混丘 无极老人 宝鉴国师

    字丘乙。旧名清玢。俗姓金氏。赠佥议评理弘富之子。清风郡人。忠宪王辛亥生。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徒普觉学。忠烈王下批至大禅师。德陵即政。特授两街都僧统。加大师。子册命师为鉴智王师。两王同枢衣请益。因命住莹源寺。至理二年。移锡于松林寺。年七十三。僧夏六十三。赠谥塔曰妙应。有语录两卷。歌颂杂着二卷。新编水陆仪文二卷。重编指颂事苑三十卷。

    近世有大比丘。推明佛祖之道。以开学曰普觉国尊。其徒盖数百千人。而能钻坚挹深。妙契啐啄者。惟宝鉴国师为然。

    幼与群儿戏。聚瓦石为塔庙。休则面壁。若有思念。形貌端严。性又慈祥。故亲戚目为小弥陀。十岁投无为寺禅师天镜祝发。以九山选。首登上七科。弃去。从普觉学。自诡非睹阃奥不止。始普觉梦一僧来。自谓五祖演。诘朝师往谒。心独怪之。及是叹其敏而勤。语众曰。吾梦有征矣。洎嗣席开堂。其师众规绳。讲若画一。而雍容闲雅过之。

    德陵谢位。处永安宫。屡遣中使。舆而致之。从容谈道。或至日暮。於是谂国王。以祖宗旧例。册命师为悟佛心宗解行圆满鉴智王师。两王抠衣。前古未有。数年乞退。许之。命住莹源寺。寺本禅院。元贞中为智者宗所有。以师故始复其旧焉。

    盥浴说法别众。其略曰。荆棘林中下脚。干戈丛里藏身。今日路头果在何处。白云断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既乃还方丈。据床而逝。师况厚寡言。学无不窥。为诗文富赡。行丛林门中。吴蒙山异禅师。尝作无极说。附海舶以寄之。师默领其意。自号无极老人。

    臣闻。佛氏喜言福智修己。而物应者也。缺一於二。不足以自立。宁能信於人乎。师凡七增秩。六锡号。九历名蓝。再住内院。为一国释林之首。受两王函丈之礼。人无异论。咸谓之宜。非所谓福智二严者。畴克如是哉。其撰词刻石。传示后世。臣可以无愧矣(并李齐贤撰碑文)。

    惠勤 懒翁 谥禅觉道号普济尊者

    初名元惠。宁海府人。俗姓牙氏。具膳官令瑞之子。母郑氏。灵山郡人。郑梦见金色隼。飞来啄其头。忽坠卵。五彩烂然入怀中。因而有娠。以延佑庚申生。癸卯入九月山。遣内侍金仲孙请还。乙巳三月。诣阙乞退。始得宿愿。游龙门元寂诸山。丙午入金刚山。丁未秋住清平寺。其冬掜宝岩。以指空袈裟手书授师曰。治命也。己酉再入台山。庚戌春。司徒达睿。奉指空灵骨。来厝于桧岩。师礼师骨。因赴召。结夏广明寺。秋初还桧岩。九月即功夫选也。师所居室曰江月轩。丙辰五月。寂然而游。年五十七。法腊三十八。

    玄陵在位之二十年庚戌。秋九月十日。 召师入京。十六日就师所寓广明寺。大会两宗五教诸山衲子。试其所自得。号曰功夫选 上亲幸视为。师拈香毕。升法座。乃言曰。破却古今之窠臼。扫尽凡圣之踪由。割断衲子命根。抖擞众生疑网。操纵在握。变通在机。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其揆一也。在会诸德。请以实答。於是以次入对。曲躬流汗。皆曰未会。或理通而碍於事。或狂甚而夫於言。一句便退。上若不豫色。然幼庵修禅师后至。师历问三句三关。会罢还桧岩。

    偶念指空三山两水之记。欲移锡桧岩。会以 召赴是寺法会。得请居焉。师曰。先师指空。盖尝指画重营。而毁于兵。敢不继其志。乃谋於众。增广殿宇。工既告毕。丙辰四月。大设落成之会。台许以为。桧岩密迩京邑。士女往还。昼夜络绎。或至废业禁之。便於是有 旨。移住营源寺。逼迫上道。师适疾作。舆出三门。至池边。自导舆者。从涅盘门出。大众咸疑。失声号哭。师[(厂@云)*页]曰。贤力努力。无以余故中辍也。吾行当止於骊兴耳。至汉江。谓护送官卓詹曰。吾疾剧。乞舟行泝流。七日方至骊兴。又谓卓曰。欲少留。俟病间即行。卓勉从之。寓神勒寺。五月十五日。卓又督行急。师曰。是不难。吾当逝矣。是日辰时。寂然而逝。郡人望见五色云盖山顶。既火之洗骨。无云而雨者。方数百步。得舍利一百五十五粒。祷之分为五百五十八。四众得之灰中。以自秘者。莫知其数。神光照耀。三日乃已。释达如。梦见龙盘绕台下。其状如马。及以丧舟还桧岩。无雨水涨。皆骊龙之助云。八月十五日。树浮屠於寺之北崖。顶骨舍利。厝于神勒寺。示其所终也。覆以石锺。戒其无敢讹也。事开于 朝。

    年甫冠。邻友亡。问诸父老曰。死何之。皆曰所不知也。中心痛悼。走入功德山。投了然师祝发。师曰。汝为何事出家。对以超三界利群生。且请开示。曰汝之来。此是何物耶。曰此能言能听者能来尔。但未知修进之术。曰吾亦如汝犹未之知。可往求之有余师。至正甲申至桧岩。昼夜独坐。忽得开悟。寻师中国之志决矣。戊子三月至燕都。参指空。答问契合。十年庚寅正月。空集众下语。无能对者。师出众吐数语。三拜而出。空西天百八代祖也。是春南游江淛。秋八月参平山。山问。曾见何人。曰西天指空。日用千釰。山云。且置指空千釰。将汝一釰来。师以坐具提山。山倒在禅□□□贼煞我。师曰。吾釰也能杀人能活人。乃扶起。山以雪岩所传及庵衣拂子表信。辛卯春。抵宝陀洛迦山。拜观音。壬辰至伏龙山。参千岩。适集江湖千余人选入室。岩问所自。师既答。岩云。父母未生前。从甚处来。师曰。今朝四月初二日。岩许之。是岁北还。再参指空。空授以法衣拂子梵书。於是游涉燕代山川。萧然一闲道人也。名闻于内。乙未秋。奉 圣旨住大都广济寺。丙申十月望。设开堂法会。 帝遣院使也先帖木儿。赐金烂袈裟币帛。 皇太子。以金烂袈裟象牙拂子来锡。师受袈裟问众曰。湛然空寂。本无一物。粲兮烂兮。从何而出。众无对。徐曰。 九重宫金口中。乃披。拈香祝 圣升座。横按拄杖。下数语便下。戊戌春。辞指空。得授记东还。且行且止。随机说法。庚子入台山居焉。辛丑冬。 上遣内詹事方节。迎入京。请说心要。赐满绣袈裟水精拂子。 公主献玛瑠拂子。 太后亲施布施。请住神光寺。固辞。 上曰。於法吾亦退矣。不得已即行。十一月。红贼蹂躏京畿。举国南徙。僧徒震惧请避贼。师曰。唯命是保。贼何能为。数日请益急。是夕梦一神人。面有黑志。俱衣冠作礼曰。众散贼必灭寺。愿固师志。明日至土地神。座视其貌。则梦所见也。贼果不至。

    平生未尝习世俗文字。有请题咏。操茟立书。若不经意。理趣深远。晚好黑戏山水。逼道栦。呜呼。道既通。多能也宜哉(并李穑撰禅觉塔铭)。

    懒翁。母梦见金色隼。飞来啄头。忽坠卵。五彩烂然。入怀中。因有娠(生选)。

    冠宣

    山人也。

    金富轼。讨西京贼妙清。有山人冠宣应幕。荷大斧先出击贼。杀数十人。官军乘胜大破之(胜览)。

    法言

    智葵文。出屯慈惠寺。契丹主复遣乙凛击之。蔡文兴思政僧法言。率兵九千。迎击于林原驿南。斩三千余级。法言战死(会纲)。

    顺应 理贞

    两大士。入中国求法还国。时新罗哀庄王。王后患发背。遣中使告之。师授以王色线。其便还报於王。王依言试之。患差。王感之。创立海印寺。

    昔梁朝宝志公。临终以踏山记嘱门徒曰。吾没后有高丽二僧。求法而来。以此记付之。后果有顺应理贞两大士。入中国求法。志公门徒见之。以踏山记付之。并说临终时语。顺应闻而问法师葬处。而往寻之。云人有古今。法无前后。七日七夜入定请法。墓门自开。志公出为之说法。以衣钵传。又赙蟒皮鞋。仍嘱曰。汝国牛头山西。有法佛大兴处。汝等还国。可创立别裨补大伽蓝海印寺。言讫还入。二师还国。至牛头山。自东北踰岭而西。遇猎人问曰。汝等因猎遍阅此山。有可以创寺地否。猎人答曰。此去小下有一水泊处。多有铁瓦。宜往观之。二师到水泊处见之。甚叶其意。藉草而坐入定。顶门放光。紫气冲天。时新罗第三十九王哀庄大王。王后患发背。良医无效。王患之。遣使臣分往诸方。冀得硕德异僧。倘蒙扶救也。中使於路上望见紫气。疑其有异人。到山下披榛入洞。至数十里许。溪深峡束行不能前。徘徊久之。忽见一狐缘岩而去。中使心异之。随之而后。及见二师入定。光从顶门出。敬信礼拜。因请邀还王宫。二师不许。中使乃以王后发背之患告之。师授以五色线曰。宫前有何物。答曰。有梨树。师曰。持此线一头系於梨树。一头接於疮口。即无患。其使还报於王。王依言试之。梨枯患差。王感之敬之。使国人创立兹寺焉。时哀庄王三年壬午(并海印寺古藉)。

    顺应赞曰。东护大师。南行童子。身一片云。志千里水。浮囊永思。舍筏归止。彼岸此岸。喻指非指。天业受禅。犹如觉贤。牛头垂祫。象[网-(ㄨ*ㄨ)+又]撢玄。岩扃选胜。海岸提图。地崇洲渚。天授林泉。化城口谈。学薮心传。影侔秋月。感隔春烟。绽火中莲。

    利贞赞曰。孤云独鹤。俪影岩壑。草创莲剎。混沌逢[医-酉+金]愿霈无碍。人天有托。二杰如生。九原可作。法正别座(并崔致远)。

    希朗 僧统

    新罗末海印寺住持。

    新罗末僧统希朗。任持此寺。得华岩神众三昧。时我太祖。与百济王子目光战。月光保美崇山。食足兵强。且敌如神。太祖力不能制。入於海印寺。师事朗公。师遣勇敌大军助之。月光见金甲满空。知其神兵。惧而乃降 太祖由是敬重奉事。纳田加五百结。重新其旧(海印寺古籍)。

    普照大师

    松广寺钟楼前有水阁。前有一树。昔普照大师临化时曰。此树我去后必枯。若更生枝叶。则知我再生。今年千而不生枝叶。人以刀括皮。则内津津有生气。若真枯则必朽倒。而至今挺直如常(择里志)。

    祖师

    金山则本龙湫。深不测。在母岳山南。新罗时。祖师以盐累万填实之。龙徙。仍筑基建大殿。殿四角阶。细涧环围。至今楼阁嵬焕洞省深邃。亦湖南大名蓝(择里)。

    李居仁

    夹川人。里胥也。

    李居仁。夹川人也。身虽薄寒。性度温良。恒以里胥为己任者。乡人目为仁胥焉。有唐大中戊戌年秋。催王祖於聚落。暮归还家。乃於路上得一狗儿。盖三目也。率豢家中。其为狗也。逈出庸格。形如狮子。性若贤人。日惟一食。事主甚勤。出从五里。拜送入迎。五里随侍以归。由是爱而念之。抚而恤之。及至三年甲子秋。狗子无疾而坐视日而死。居仁庀棺以理。具奠以祭。如丧家豚也。越丙寅冬十月。居仁亦死。初到门观有一王。面开三眼。头冠五峰。手擎宝笏。身着绯衣。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高踞牙床。左右从官皆乌冠朱服者。牛头恶卒。马面罗剎。森卫严列。如世国王行公之状也。得见居仁。王即下堂而执手曰。嗟嗟主人。何至於此也。吾顷适被冥论。衣毛带尻居谪三霜。赖主人之遇善。善来复职。感不自抑矣。今忽相省。敢忘其德耶。扶引上阶。居仁始悟其由。乃拭泪曰。贱子素是不学无知者。将何以控辞奉招於冥府乎。伏愿大王示教利喜。王曰。善哉仁者。谛听吾说。以供冥圣。居仁俯首听命。而后随使入冥府。则阎王问曰。汝在人间。作何因缘。答曰。居仁自少为官使。无暇[打-丁+良]善矣。将欲作大事因缘。承命天归。永慨于怀也。王曰。使来[月*衣]前。居仁趋进座下。王曰。汝欲何事而未遂。以直言之。居仁曰。贱子伏闻法宝之至贵。将欲刊板宣布。而未能焉。徒有志愿。终无事实。以此闷惧。大王即庭揖曰。愿须登殿小歇一时。居仁固辞。大王即命判宦。名除鬼箓。与僚佐步至门外。慰而拜送焉。居仁退至三目王所。王预令设席以待。使之登坐。雍容叙话。载叮载嘱。曰主人万万莫以事大为虑。还家贸纸。就於文房写成劝疏。题曰八万大藏经板劝功德说云云。纳官踏印置之君家。伫待我归。则我将以巡抚於人门也。於是居仁唯唯而退。欠伸而觉。乃一梦也。依述劝文打印侍之。及丁卯之春。三月既望。新罗国公主姊妹。同时行疫。卧病在床。曰父王急诏大藏经化主来。若不尔者。女等从此永诀。王即宣旨国中。夹州太守已知其事。召居仁传乘上京都。直赴门丁。谒者入通。公主曰。善来化士。迎无余患否。我是三目鬼王也。与君有约。故来此也。又语国王曰。此人顷入冥府。冥府劝送阳界。刻经流传者。愿国王作大檀越。助成大事。为何如。若尔。则非徒公主无患。国祚永固。王亦享寿矣。王拜命曰。可。而后又与居仁。有惜别之态。现身而去焉。公主等还得本心。即起而拜白於父王母后曰。宜界倘做善事。况阳界仁国乎。父母其毋忽哉。王曰诺。於是待化主甚善。尽倾私储以施之。申命内外。集诸良工巨济岛。绣经於梓。庄金而涂漆。运镇于伽倻山之海印寺。设十二度赞之会焉。此皆冥府之使然。实非鬼王之私意者也。居仁之夫妇。考寿康宁。俱登乐邦云。噫阳法之为宝也。无处不宝也明矣。何则。冥王宝之而善治阴界。人主宝之而举得民情。天王宝之而长年快乐。觉皇宝之而垂仁万品。云云说明。载於大藏后跋(钦差茅国器)。

    普德

    尝居盘龙山。一日谓弟子曰。句丽惟存道教。不崇佛法。安身避乱。有何处所。答曰。全州高达山是也。乾封二年丁卯三月 日。弟子开户视之。则堂已移於高达山。号曰飞来堂。去盘龙一千余里。崔致远作传(胜览)。

    休静 西山大禅师

    字玄应。又号清虚堂。俗姓崔氏。完山人。名汝信。父箕子殿参奉世昌。母金氏。有异梦。生师於庚辰年。廿一投崇仁长老落发。从一禅和尚受戒。卅一中禅科。选至禅教两宗判事。己丑之狱。被诬逮狱  宣庙即命释之。曰赐御画御诗。仍许还山。壬辰之乱。师杖釰赴行在 宣朝命授八道都总摄。师率门徒。分僧与天兵助援。进战斩馘甚伙。乃扈  驾还都。请还旧栖 宣庙许之。赐号曰国一都。大禅师。禅教都总摄。扶宗拊教普济登阶尊者。甲辰於妙香圆寂庵坐化。年八十五。禅腊六十五。所着禅家龟鉴。禅教释云水坛。三家一指各一卷。清虚堂集八卷。刊行。笔迹踈劲有致云。享于妙香酬忠祠。密阳表忠祠。

    [文*只]仡进曰。世出世法。外内不相反。自昔空门耆宿。鲜有置力王事者。吾师以穷衲子。一言而受知 圣祖。蒙 宸翰之穷。及倭难之作。卒能奋羲。聚众恊助 天讨克[赟-武+ㄆ]。恢复之烈。名闻华夷。夫吾师之心。何尝有所作也。随缘应迹。功用卓然。心置乎空有。而事光乎忠义。敢藉是以固请。

    母金氏。娠师有异梦。生三岁。忽有老叟来曰。委访少沙门耳。遂提儿咒数声。摩其顶曰。宜名以云鹤。言讫出门。不知所之。儿时嬉戏。必以佛事。稍长风神颕秀。出语惊人。为州牧所爱。称以奇童。十岁表怗恃伶仃无所依。州牧携至京。就学于泮齐。屡试輙屈。郁郁不得意。遂南游入头流。穷岩洞之胜。徧阅内典。忽有出世之志。辞诀同伴。有诗云。汲水归来忽回首。青山无数白云中。遂投崇仁长老落发。从一禅和尚受戒。时嘉靖庚子。师年二十一岁矣。寻参灵观大师。得印可。后因游行村落。闻午鸡忽然有省。叹曰。宁作一生痴呆汉。不欲做铅椠阿师。拈笔题落叶曰。发白心未白。古人曾漏泄。今听一声鸡。犬夫能事毕。自是云游关东诸名山。偶入京师。赴禅科中选。升至禅教两宗判事。无何拂衣入枫岳。作三梦吟。一禅师临灭有谶云。单衣有债。木人争青。不是无胫。来自南溟。会师自某至。为祷舍利。灵应赫然。师虽藏踪晦彩。而道誉益隆虚骄我慢之徒。望风心醉。争就北面。

    己丑逆狱起。为妖僧所诬。被逮。对狱明畅 宣庙素闻其名。即命释之。引见 赐御制一色。及御画墨竹障子。师立进诗谢恩 上益称赏。厚赍还山。

    壬辰之乱 宣庙西幸。师出山诣 行在上谒 上曰。国有大难。山人其能自安乎。师挥涕对愿效死。 上嘉之。命授入道禅教都总摄。师分命诸上足。紏众义徒。於是惟政起关东。处英起湖南。与权公栗合兵。鏖战于幸州。师自率门徒一千五百人。随天兵进克平壤。 天朝经略宋应昌。提督李如松。及三协总兵以下诸将佐。闻师名争送帖致敬。或赠诗称美。辞礼甚虔。京城既复。 上将旋轸。师率徒数百。扈 驾还都。请於 上曰。臣老且死。愿以兵事属弟子惟政等。乞骸骨归。 上嘉其志许之。因 赐号。

    将示寂于圆寂庵。是日肩舆冲雪。遍访诸山近庵。拜佛说法。还方丈颒盥。兴威仪焚香佛前。或笔自题画像曰。八十年前渠是我。八十年后我是渠。又寄书诀惟政处英二门人讫。趺坐就化。世寿八十五。禅腊六十五异香满室。累日乃歇。阇维得灵骨一片。舍利三粒。就普贤安心寺。建窣堵波。惟政自休等。又捧顶骨一片。来枫岳。得舍利数颗。窆于榆岵寺之北冈。师少从灵观得法。而宗风之振。近代无弟子千余人。知名者七十余。其能领袖后学。为一方宗主者。不下四五人。可谓盛矣。晚节通脱自在。皮相之流。或疑其越戒。识者不以为病焉偈爽朗多警语。笔迹踈劲有致云。状之所述。如是亦备矣。噫。师之幻身。既而化为灰尘矣。其未幻者。未尝随而变灭。一片之石。数纸之文。何足为师不朽计。虽然。尊其道则不忍泯其迹。而欲永其传于来世。此固其徒用心之勤。亦世教之所宜许也。庄周有言曰。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其是之谓欤(并张维拼碑)。

    休静。善书与诗。为丛林所宗。其游金刚山诗曰。舞月跃仙千丈桧。隔林清瑟一声滩(芝峰游说)。

    今世僧人中。有惟政。颇解禅家学。有声於缁流。且善诗。自号清虚子。尝在香山。有一绝云。万国都城如蚁垤。千家豪士若醢鸡。一窗明月清虚枕。无限松风韵不齐。有高蹈物外俯视尘寰之意。亦一时意会作也(西厓集)。

    惟政 松云洪济大师

    壬辰变后。为义僧将。阵于岭南。倭将清正。要与相见。松云入倭营。贼众列立数里。枪釰如束。松云无怖色。见清正从容谈笑。清谓松云曰。贵国有宝乎。松云答曰。我国无他宝。唯以汝头为宝。清曰。何谓也。答曰。我国购汝头。金千斤邑万家。非宝何。清正大笑。

    倭奴自壬辰后。不敢通和。至癸卯来请信使。人皆愤惋。而朝廷恐其生□。遣山人往试贼情。山人遍□别章于[打-丁+普]绅间。余赠之曰。盛世多名将。奇功独老师。舟行鲁连海。舌聘陆生辞。变诈夷无厌。羁縻事恐危。腰间一长釰。今日愧男儿(芝峰类说)。

    万历壬辰。居金刚山榆店寺。倭兵大至。与同舍僧。避冠深谷间。有僧往觇。倭入榆店寺。缚居僧数十人。索金银诸宝。不出将杀之。惟政闻之。欲往救之。僧皆挽之曰。吾师欲为同舍僧救其死。其慈悲莫大。然探虎口将虎须无益。只取祸耳。惟政不从。入乱兵中。傍若无人。倭兵怪之。至沙门。诸倭或坐或卧。釰戟交锻。故不拜揖。不顾眄。不留行。曳筇挥手而入。倭熟视而不之禁。历山影楼。至法堂下。僧皆缚在两庑下。见惟政而泣。惟政不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