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白小说网 www.hbtxt.com,最快更新续玄怪录译注最新章节!

    【题解】

    本卷共七篇。《张逢》讲述了张逢在山林中由意念而忽然变成老虎,自由穿行在山林之中。由于饥饿的原因,他作为老虎伏击并吃掉了官员郑纠,后来又由意念变回了人。数年后,张逢偶然对人讲述此事,恰逢郑纠之子在座,欲报杀父之仇,被人强制分开。《定婚店》讲述了杜陵韦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一个在月下检书的老人,老人自称主管人间的婚姻,只要他用赤绳将男女两人相系,就能确定姻缘,“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韦固的婚姻波折,验证了老人的话。《定婚店》是唐代小说的名篇,在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月老”或“月下老人”成为媒人的代名词;由这个故事形成的“千里姻缘一线牵”,也成了中国古代传统的婚姻观念。《叶令女》讲述了叶县县令卢造之女与郑楚之子元方早年约定婚姻,后来郑楚死,其子因护丧迁居他方,以致两家多年音讯全无。叶令的女儿无奈与其他人成婚,在婚礼现场,叶令的女儿被一只老虎叼至郑元方的居所,两人最终还是结了婚。《定婚店》与《叶令女》都反映了当时的同一种思想,即男女婚姻都是命中注定,不可强求,一旦命中确定下来,无论他们历经多少磨难或者天各一方,都将最终成就婚姻。《驴言》通过一头驴的经历以及它的讲述,阐明了欠债终究要还,只不过还的方式不同而已。《木工蔡荣》讲述木工蔡荣自幼开始就拜土地神,后来得到土地神的帮助,成功避免了一次阴间官吏的抓捕,其寿命自然也得到了延长。《梁革》讲述了郎中梁革学得高超医术,将一个“死去”的歌姬成功医活的故事。《李卫公靖》讲述了李靖年轻时,偶然代替龙王行雨,因没有听从龙母对降雨量的规定,致使降雨过量,造成灾害,龙母因此也受到惩罚。李靖因不了解天庭的规矩,致使好心酿成了错事。

    张逢

    南阳张逢①,贞元末薄游岭表②,行次福州福唐县横山店③。时初霁④,日将暮,山色鲜媚,烟岚蔼然⑤,策杖寻胜,不觉极远。忽有一段细草,纵广百余步⑥,碧鲜可爱。其旁有一小树,遂脱衣挂树,以杖倚之,投身草上,左右翻转。既而酣甚,若兽蹍然⑦,意足而起,其身已成虎也。文彩烂然⑧,自视其爪牙之利,胸膊之力,天下无敌。遂腾跃而起,超山越壑,其疾如电。夜久颇饥,因傍村落徐行,犬彘驹犊之辈⑨,悉无可取。意中恍惚,自谓当得福州郑录事⑩。乃傍道潜伏,未几有人自南行,乃候吏迎郑纠者?,见人问曰:“福州郑录事名璠,计程当宿前店,见说何时发?”来人曰:“吾之出掌人也,闻其饰装?,到亦非久。”候吏曰:“只一人来,且复有同行者?吾当迎拜时,虑其误也。”曰:“三人之中,惨绿者是?。”其时逢方伺之,而彼详问,若为逢而问者。逢既知之,攒身以俟之?。俄而郑纠到,导从甚众,衣惨绿,甚肥,巍巍而来。适到逢前,遂 衔之,走而上山。

    【注释】

    ① 南阳:郡名。在今湖北襄阳一带。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 岭表:即岭南,泛指五岭以南地区。

    ③ 行次:旅途暂居的处所。唐刘长卿《题冤句宋少府厅留别》:“草色愁别时,槐花落行次。”

    ④ 霁(jì):雨后或雪后转晴。

    ⑤ 烟岚:山中蒸腾的云气。唐李绅《却望无锡芙蓉湖》:“水宽山远烟岚迥,柳岸萦回在碧流。”蔼然:云集的样子。《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⑥ 纵广:长度与宽度。《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膀胱重九两二铢,纵广九寸。”

    ⑦ 蹍(niǎn):蹈,踩。《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唐成玄英疏:“蹍,踏也,履也。”

    ⑧ 文彩:艳丽而错杂的色彩。烂:程度深,极盛。

    ⑨ 彘(zhì):本指大猪,后泛指一般的猪。

    ⑩ 录事:职官名。旧时各官署缮写文件的官员。

    ? 候吏:候人。古代掌管整治道路稽查奸盗,或迎送宾客的官员。《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齐荐三人,一人得近王,一人为县令,一人为候吏。及臣得罪……候吏者追臣至境上,不及不止。”

    ? 饰(chì)装:整顿嫁妆或行装。唐郑谷《寄左省韦起居序》:“饰装无雨备,著述减春眠。”

    ? 惨绿:浅绿色。

    ? 攒(zǎn):弯曲,卷曲。

    【译文】

    南阳人张逢,贞元末年为了微薄的俸禄而到岭南去做官,走到福州福唐县,住在横山店中。当时是雨后初晴,天色将晚,山水树木鲜艳明媚,云雾缭绕,景色宜人。于是张逢拄着拐杖寻找美景,不知不觉走出很远。忽然有一片细密的草地,长宽各有一百多步,碧绿可爱。草地旁边有一棵小树,张逢就把衣服脱下来挂到树枝上,把拐杖靠在树上,自己躺在草地上,左右打滚儿。然后感觉非常畅快,就像野兽翻转踩踏的样子,心满意足后才起来,这时已经变成了一只老虎。身上的花纹非常绚丽,看看自己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以及浑身的力气,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于是就腾跃起来,翻山越岭,速度就像闪电一样。夜深了,他很饿,就在村边慢慢行走,狗、猪、马驹、牛犊,什么也没碰上。心里头恍恍惚惚,自己说应该把福州的郑录事吃了。于是他就在道旁潜伏下来。不长时间,有人从南走来,是迎接郑纠的候吏。候吏见到一个人就问道:“福州郑录事,名叫郑璠,按照他的行程计算,应该在前边那个店住宿,听说他什么时候出发了吗?”来的这个人说:“他是我的主人,我听说他正在整理行装,到这里不会很久。”候吏问:“只他一个人来,还是有同行的人?我迎拜的时候,可别弄错了。”来的人说:“众多人中,穿浅绿色衣服的就是他。”当时张逢正趴在那里等候,而那个人问得那么详细,就好像替他问话似的。张逢既然知道了,就缩着身子在那里等候。不多一会儿郑纠就到了,前导随从特别多。他穿着浅绿色衣服,很胖,昂首挺胸地走来。刚到张逢的前面,张逢就把他叼起来,跑到山上去了。

    时天未晓,人莫敢逐,得恣食之,残其肠发耳。行于山林,单然无侣,乃忽思曰:“我本人也,何乐为虎,自囚于深山。盍求初化之地而复耶①?”乃步步寻之,日暮方到其所,衣服犹挂,杖亦倚林,碧草依然,翻复转身于其上,意足而起,即复人形矣。于是衣衣策杖而归②。昨往今来,一复时矣③。初其仆夫惊其失逢也,访之于邻,或云策杖登山。多歧寻之,杳无行处。及其来也,惊喜,问其故,逢绐之曰:“偶寻山泉,到一山院,共谈释教④,不觉移时⑤”掌人曰:“今旦侧近有虎食福州郑录事,求余不得。山林故多猛兽,不易独行。郎之未回,忧负亦极,且喜平安无他。”逢遂行。

    【注释】

    ① 盍:何不。

    ② 衣(yì)衣(yī):穿上衣服。

    ③ 复时:地支相重之时。古人以十二地支计时,每一支为二小时。一复时即一昼夜,今为二十四小时。唐白居易《钱唐湖石记》:“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可溉五十余顷。”

    ④ 释教:释迦牟尼创立之佛教。《梁书•庾诜传》:“晚年以后,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

    ⑤ 移时:历一段时间。《后汉书•吴祐传》:“祐越坛共小史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

    【译文】

    当时天还没亮,人们没有敢追赶,这样张逢就从容地把他吃了,只剩下头发和肠子。然后张逢行走在山林之中,孑然一身,没有一个伙伴,于是他忽然想到:“我本来是个人,做老虎有什么快乐的,自己把自己囚禁在深山里。何不找到当初我变成老虎的那个地方,再变回去呢?”他便就到处寻找,天要黑的时候才找到那个地方,衣服依然挂在树枝上,拐杖也靠在树上,碧绿的细草还是那样子,他躺到草地上翻来翻去,心满意足了才起来,果然又变回了人。于是他穿上衣服拿起拐杖回来了。昨天这时候去的,今天这时候回来,正好整整一天。起初他的仆人发现他不见了,很是吃惊,向邻居打听,有人说看到他拿着拐杖登山去了。仆人便分几路去找,杳无踪迹。等到张逢回来,仆人们又惊又喜,问他是怎么回事,他骗他们说:“我偶然去寻找山泉,到了一座寺院,就与和尚谈论佛理,不知不觉过去这么长时间。”店主说:“今天早晨这附近有一只老虎,吃了福州的郑录事,连残骸都没有找到。山林里因为猛兽很多,很难单独行路。您没回来的时候,让人担心死了,幸亏没出什么事。”张逢于是上路继续前行。

    元和六年,旅次淮阳①,舍于公馆②。馆吏宴客,坐客有为令者曰③:“巡若到,各言己之奇事。事不奇者罚。”巡到逢,逢言横山之事。末坐有进士郑遐者④,乃郑纠之子也,怒目而起,持刀将杀逢,言复父仇。众共隔之,遐怒不已,遂白郡将⑤。于是送遐淮南,敕津吏勿复渡⑥。逢西迈⑦,具改姓名以避遐。议曰:“闻父之仇,不可以不报。然此仇非故杀,必使杀逢,遐亦当坐⑧。”遂遁去而不复其仇也。

    吁,亦可谓异矣!

    【注释】

    ① 旅次:游客暂时居住的地方。唐杜甫《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老夫转不乐,旅次兼百忧。”淮阳:郡名。治所在今河南淮阳。

    ② 公馆:泛指仕宦寓所或公家所造的馆舍。《礼记•曾子问》:“《礼》曰:公馆复,私馆不复。”汉郑玄注:“公馆,若今县官宫也。”

    ③ 令:酒令,饮酒时做的可分输赢的游戏。

    ④ 末坐:分座位时,座次最后的位子。

    ⑤ 郡将:郡守。郡守兼领武事,故称。《后汉书•皇甫规传》:“臣穷居孤危之中,坐观郡将,已数十年矣。”唐李贤注:“郡将,郡守也。”

    ⑥ 津吏:管理渡船津梁的官吏。《晋书•元帝纪》:“帝既至河阳,为津吏所止。”

    ⑦ 迈:远行。

    ⑧ 坐:定罪,由……而获罪。

    【译文】

    元和六年,张逢来到淮阳,住在公馆里。馆吏设宴招待客人,座间有行酒令的人说:“酒令行到谁那里,谁就应该讲自己的奇事。事不奇的要挨罚。”敬酒轮到张逢,他就讲了横山的事。末座有一个叫郑遐的进士,他就是郑纠的儿子,他怒目而起,拿起刀就要杀张逢,说是报杀父之仇。众人一起把他们隔开,郑遐怒气一直未消,于是就告到了郡守那里。郡守送郑遐往淮南去,嘱咐渡口的官吏不准把他再渡回来。张逢往西远行,改名隐姓以躲避郑遐。有人议论说:“听到杀父之仇,不可以不报。但是张逢并不是故意杀人,如果一定要杀了张逢,那么郑遐也应获罪。”张逢逃走之后,郑遐再没去复仇。

    唉,这也真是奇事了!

    定婚店

    杜陵韦固①,少孤②,思早娶妇,多歧求婚③,必无成而罢。元和二年,将游清河④,旅次宋城南店⑤,客有以前清河司马潘昉女见议者。来日先明,期于店西龙兴寺门。固以求之意切,旦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于阶上,向月检书。固步觇之,不识其字,既非虫篆八分科斗之势⑥,又非梵书,因问曰:“老父所寻者何书?固少小苦学,世间之字,自谓无不识者。西国梵字,亦能读之。唯此书目所未觌⑦,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间书,君因何得见?”固曰:“非世间书,则何也?”曰:“幽冥之书。”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当来也。凡幽吏皆掌人生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尔。”固曰:“然则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牍耳。”固喜曰:“固少孤,尝愿早娶以广胤嗣⑧。尔来十年⑨,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与议潘司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命苟未合,虽降衣缨而求屠博⑩,尚不可得,况郡佐乎??君之妇适三岁矣,年十七当入君门。”因问:“囊中何物?”曰:“赤绳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则潜用相系,虽仇敌之家,贵贱悬隔,天涯从宦?,吴楚异乡?,此绳一系,终不可逭?。君之脚已系于彼矣,他求何益。”曰:“固妻安在?其家何为?”曰:“此店北卖菜陈婆女耳。”固曰:“可见乎?”曰:“陈尝抱来鬻菜于市?,能随我行,当即示君。”

    【注释】

    ① 杜陵:古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

    ② 孤:幼年丧父。

    ③ 歧:指正式或正当途径以外的其他途径。

    ④ 清河:古县名。治今河北清河。

    ⑤ 宋城:古县名。故治在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西周初因宋国封地而得宋城之名,秦朝时始置县。

    ⑥ 虫篆:汉字书体名。秦书八体之一,是在篆书结构的基础上,装饰蜿蜒回绕的笔画,使字体像虫形盘旋弯曲的样子,因而得名。八分:汉字书体名。字体似隶而体势多波磔。科斗:古代字体之一。篆字手写体的俗称,因以笔蘸墨或漆作书,笔道起笔处粗,收笔处细,状如蝌蚪,故名。

    ⑦ 觌(dí):相见。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尔有觌于彼者乎?”

    ⑧ 胤嗣:后代。《后汉书•刘瑜传》:“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

    ⑨ 尔来:自那时以来。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⑩ 衣缨:衣冠簪缨,古代仕宦的服装。五代谭峭《化书•食化•王者》:“王者衣缨之费、盘肴之直,岁不过乎百万。”比喻仕宦的身份。屠博:屠者和博徒。旧用以指地位低下者。《梁书•张充传》:“觅知己,造时人,骋游说,蓬转于屠博之间,其欢甚矣。”

    ? 郡佐:郡丞,郡守的佐贰。唐常建《潭州留别》:“宿帆谒郡佐,怅别依禅林。”本文指潘司马。

    ? 从宦:做官。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伟长从宦于青土。”

    ? 吴楚:指吴地和楚地。比喻不同地域。

    ? 逭(huàn):逃避。

    ? 鬻(yù):卖。《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

    杜陵的韦固,从小父亲就去世了,想着要早点儿结婚,通过多种渠道求亲,最后都没有成功。元和二年,他去清河游历,暂住在宋城县县城南面的旅店。旅客中有一个人为他提亲,女方是以前清河司马潘昉的女儿。约定明早在店西龙兴寺门口与之相见。韦固心中急切,第二天天一亮就赶去了。到了庙门前,西斜的月亮还很明亮,他看见一个老人倚着一个布袋,坐在台阶上,借着月光查阅书。韦固走过去,在旁边偷看,却不认识书上的字,既不是虫篆字、八分字、科斗字,也不是梵文,便问老人说:“老人家看的是什么书啊?我从小苦学,自己认为没有不认识的字,就是西方的梵文,我也能看懂,只是这本书上的字从来没见过,这是怎么回事?”老人笑着说:“这不是人间的书,您怎么会见过。”韦固又问:“不是人间的书,是哪里的书啊?”老人说:“阴间的书。”韦固问:“阴间的人,怎么到了这里?”老人说:“您来得太早,不是我不应该来。凡是阴间的官员都管人世间的事,掌管的人怎么能不在夜间行走呢?现在道路上行走的人,人鬼各有一半,只是您不能辨别罢了。”韦固问:“那么,您掌管什么事啊?”老人说:“天下所有人的婚姻文书。”韦固大喜,说:“我从小父亲就去世了,想早一点结婚,以便多生子嗣。这十多年来,我多方求亲,最后都不能如愿。今天有人给我提亲,是潘司马的女儿,这件婚事能够成功吗?”老人回答:“不能成功。命中注定不能结合,即使婚配对象从仕宦之家降到低贱之家的女儿,也不能成功,况且是司马家的女儿呢?您的妻子刚刚三岁,等到十七岁才能进您家的门。”韦固问:“您口袋里装的是什么东西?”老人回答:“红绳子,用来系夫妻两人的脚。等到他们一出生,就偷偷地用红绳子系在他们的脚上,不管这两家是仇敌,还是贫富相差悬殊,或者相隔千山万水,只要红绳子一系,再也更改不了。您的脚已经和她的脚系在一起了,您再找别的人有什么用呢?”韦固问:“我的妻子现在哪里,她家里是干什么的?”老人回答:“这家旅店北面卖菜那个陈婆婆家的女儿。”韦固问:“能去看一看吗?”老人说:“陈婆婆经常抱着她卖菜,您跟着我走,我指给您看。”

    及明,所期不至。老人卷书揭囊而行,固逐之入菜市,有眇妪抱三岁女来①,弊陋亦甚。老人指曰:“此君之妻也。”固怒曰:“杀之可乎?”老人曰:“此人命当食天禄②,因子而食邑③,庸可杀乎④?”老人遂隐。固骂曰:“老鬼妖妄如此!吾士大夫之家,娶妇必敌。苟不能娶,即声妓之美者⑤,或援立之,奈何婚眇妪之陋女。”磨一小刀子,付其奴曰:“汝素干事,能为我杀彼女,赐予万钱。”奴曰:“诺。”明日,袖刀入菜行中,于众中刺之而走。一市纷扰,固与奴奔走获免。问奴曰:“所刺中否?”曰:“初刺其心,不幸才中眉间尔。”后固屡求婚,终无所遂。

    【注释】

    ① 眇(miǎo):一目失明。后亦指两眼俱盲。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

    ② 天禄:俸禄。《孟子•万章》:“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

    ③ 食邑:唐宋时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④ 庸:怎么。表示反问。

    ⑤ 声妓:旧时宫廷及贵族家中的歌姬舞女。晋袁宏《后汉纪•孝顺帝纪》:“融外戚家,虽好儒术,而服饰甚丽。坐绛纱帐,侍婢数十,声妓不乏于前。”

    【译文】

    等到天亮了,韦固等的人没有来。老人卷起书,背着布袋就走,韦固跟着他来到菜市场,看见一个盲了一只眼的老婆婆抱着一个三岁的小女孩过来,小女孩看起来非常肮脏丑陋。老人指着女孩说:“那就是您的妻子。”韦固生气地说:“我杀了她可以吗?”老人说:“这女孩命中能够享受到俸禄,还因为她的儿子而获得封号,怎么能杀呢?”说完老人就不见了。韦固大骂说:“这个老鬼如此妖妄!我出身士大夫之家,娶妻一定门当户对。即使不能娶到门当户对的,漂亮的歌姬舞女,立刻就能得到,为什么要娶盲了一只眼睛的老婆婆的丑陋女儿。”韦固回去后磨了一把小刀,交给仆人说:“你历来很能干,如果为我杀了那个女孩,我给你一万钱。”仆人说:“好。”第二天,仆人将刀藏到袖子里来到菜市场,趁着人多的时候,刺了女孩一刀就跑了。此时市场大乱,韦固与仆人得以逃脱。韦固问仆人:“刺没刺中?”仆人说:“一开始我想刺她的心脏,可是没刺准,刺到了眉间。”后来韦固屡次求婚,一直没有成功。

    又十四年,以父荫参相州军①。刺史王泰俾摄司户掾②,专鞫词狱③。以为能,因妻以其女,可年十六七,容色华丽,固称惬之极。然其眉间常贴一花子,虽沐浴间处,未尝暂去。岁余,固讶之④,忽忆昔日奴刀中眉间之说,因逼问之。妻潸然曰⑤:“妾郡守之犹子也⑥,非其女也。畴昔父曾宰宋城⑦,终其官时,妾在襁褓⑧,母兄次没⑨,唯一庄在宋城南,与乳母陈氏居,去店近,鬻蔬以给朝夕。陈氏怜小,不忍暂弃。三岁时,抱行市中⑩,为狂贼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覆之。七八年前,叔从事卢龙,遂得在左右,仁念以为女嫁君耳。”固曰:“陈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命也!”因尽言之,相敬愈极。后生男鲲,为雁门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乃知阴骘之定,不可变也。宋城宰闻之,题其店曰“定婚店”。

    【注释】

    ① 父荫:因父辈之官爵而得官职。荫,庇荫。相州:古州名。唐辖今河北成安、广平和魏县西南部,河南安阳、林州、汤阴、内黄及濮阳西南部地。

    ② 俾(bǐ):使。掾(yuàn):原为佐助的意思,后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③ 鞫(jū):审问犯人。

    ④ 讶(yà):惊奇,奇怪。

    ⑤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纷惊逢罗,潸然出涕。”

    ⑥ 犹子:侄子、侄女。

    ⑦ 畴昔:昔日,从前。

    ⑧ 襁褓(qiǎngbǎo):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后亦指婴儿包。

    ⑨ 没(mò):死。《墨子•明鬼》:“逮至昔三代圣王既没。”

    ⑩ 市:做买卖的地方。

    【译文】

    又过了十四年,他以父荫到相州做参军。刺史王泰让他代理司户掾的职务,专门负责审讯囚犯。王泰因为他能干,将女儿许配给他,妻子大约十六七岁,容貌十分漂亮,韦固非常满意。但他发现妻子的眉间总是贴着一个花子,即使洗澡独处时,也片刻不拿下去。过了一年多,韦固感到非常惊讶,忽然想起当年他的奴仆曾经持刀刺中那个女孩的眉间,因此逼问妻子。妻子潸然泪下说:“我是郡守的侄女,不是他的亲生女儿。以前我的父亲做宋城县的县宰,死在了任上,当时我还在襁褓之中,母亲和哥哥也相继死了。家里剩下的唯一宅院在宋城县县城南,乳母陈氏带着我居住,那里离卖菜市场很近,通过卖菜以供日常生活。陈氏怜惜我太小,不忍心片刻离开我。三岁的时候,陈氏抱着我行走在菜市场里,被一个狂徒用刀刺中眉心,留下了伤疤,所以用花子盖上。七八年前,叔叔来到卢龙任职,我便跟着叔叔生活了,叔父仁慈,把我当作女儿嫁给了您。”韦固问:“陈氏是不是盲了一只眼?”妻子说:“对,您怎么知道的?”韦固说:“刺你的人就是我韦固。”韦固于是说:“这真是奇事!这也是命运!”便将事情的经过都跟妻子说了,从此夫妻更加互敬互爱。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叫韦鲲,最终当了雁门太守,母亲被封为太原郡太夫人。现在才知道命中注定的事,是不会因人力而改变的。宋城县的县宰听说了这件事,为那家旅店题名为“定婚店”。

    叶令女

    汝州叶县令卢造者①,有幼女,大历中②,许邑客郑楚曰③:“及长,以嫁君之子元方。”楚拜之。俄而楚录潭州军事,造亦辞满寓叶④。后楚卒,元方护丧居江陵⑤。数年间,音问两绝⑥。县令韦计为子娶焉。其吉晨,元方适到。会武昌戍边兵亦止其县,县隘⑦,天雨甚,元方无所容,径往县东十二里佛舍。舍西北隅有若小兽号鸣者,出火视之,乃三虎子,目犹未开。以其小,未能害人,且不忍杀,闭门坚拒而已。约三更初,虎来触其门,不得入,其西有窗,亦甚坚,虎怒搏之,棂拆陷头于中⑧,为左右所辖,进退不得。元方取佛塔砖击之,虎吼怒拿攫⑨,终莫能去。连击之,俄顷而毙。

    【注释】

    ① 汝州:隋大业二年(606)改伊州置。以州境有汝水得名。次年废。唐贞观时又改伊州(武德复置)为汝州,治梁县(今河南汝州)。辖境相当今河南北汝河、沙河流域各地。叶县:今属河南。

    ② 大历:唐代宗李豫的年号(766——779)。

    ③ 邑客:居住在城镇里的人。

    ④ 辞满:旧指官吏任期届满,自求解退。南朝宋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辞满岂多秩,谢病不待年。”寓:原指寄居,后泛指居住。

    ⑤ 护丧:护送灵柩归葬。唐薛调《无双传》:“仙客护丧,归葬襄邓。”江陵:唐上元元年(760)升荆州为江陵府,治江陵(今湖北荆州)。辖境相当今湖北枝江以东,潜江以西,荆门、当阳以南地区。

    ⑥ 音问:音信。

    ⑦ 隘(ài):狭窄,狭小。《古诗十九首•相逢行》:“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⑧ 棂(líng):旧式房屋的窗格。

    ⑨ 拿攫(jué):搏斗。汉扬雄《羽猎赋》:“犀兕之抵触,熊罴之拿攫。”

    【译文】

    汝州叶县县令卢造,有一个小女儿,唐代宗大历年间,答应同县的郑楚说:“等到我的女儿长大了,就嫁给您的儿子元方。”郑楚拜谢。不久,郑楚被录为潭州军事,卢造也因任期届满辞官居住在叶县。后来郑楚去世,元方护送灵柩,居住在江陵。几年里互相没有音信。县令韦计为儿子娶卢造的小女儿。正要成亲的时候,郑元方恰巧也到了。正赶上武昌戍边的兵卒驻扎在此县,县城里特别拥挤,雨下得很大,元方无处容身,就直接到县城东十二里的寺舍里来过夜。寺舍西北角发出一种像小野兽叫唤的声音,他举着火烛出去一看,是三只虎崽,眼睛还没有睁开。因为它们小,不能伤害人,没有忍心杀死它们,只是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约刚刚三更天,一只老虎来碰击门,不能进入。屋子的西边有个窗户,窗户也很坚固。老虎非常愤怒,扑打窗子,窗棂断折。老虎往里钻,被卡住了脖子,进退不得。郑元方拿起佛塔上的砖打它,老虎被打得怒吼挣扎,但到底还是没有挣脱出去。郑元方连续猛击,不一会儿就把老虎打死了。

    既而闻门外若女人呻吟,气甚困劣①,徐问曰:“门外呻吟者,人耶?鬼耶?”曰:“人也。”曰:“何以到此?”曰:“妾前卢令女也,今夕将适韦氏,亲迎,方登车,为虎所执,负荷而来投此②。今既无损,而甚畏其复来,能相救乎?”元方奇之,执烛出视,真衣缨也,年十七八,礼服俨然③,泥水皆澈。既扶入,复固其门,拾佛塔毁像,以继其明。女曰:“此何处也?”曰:“县东僧舍耳。”元方言姓名,且话旧诺。女亦前记之,曰:“妾父曾许妻君,一旦以君之绝耗也④,将嫁韦氏。天命难改,虎送归君。庄去此甚近,君能送归,请绝韦氏而奉巾栉⑤。”及明而送归其家,其家以虎攫而去,方坐且制服礼⑥。见其来,喜若天降。元方致虎于县,具言其事。县宰异之⑦,以卢氏归于郑焉⑧。当时闻者,莫不叹异之。

    【注释】

    ① 困劣:虚弱。《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臣彊困劣,言不能尽意。”

    ② 负荷:背负肩担。汉桓宽《盐铁论•复古》:“负荷之商,不知猗顿之富。”

    ③ 俨然:形容整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④ 一旦:不确定的时间。《战国策•赵策》:“一旦山陵崩,长安居何以自托于赵?”

    ⑤ 奉巾栉(zhì):委婉指成为妻子。

    ⑥ 制服礼:照丧礼规定穿上丧服哀悼死者。制服,丧服。《后汉书•刘般传》:“诏书所以为制服之科者,盖崇化厉俗,以弘孝道也。”

    ⑦ 县宰:职官名。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

    ⑧ 归:女子出嫁。

    【译文】

    然后他听到门外好像有女人在呻吟,呼吸非常虚弱。郑元方慢慢问道:“在门外呻吟的,是人,还是鬼?”回答说:“是人。”他又问:“你是怎么到这个地方来的?”回答说:“我是前任卢县令的女儿,今晚将嫁给姓韦的男子,迎亲的时候我刚上车,就被老虎捉住了,把我背到了这里。现在还没受伤,但是特别怕它再来,你能救我吗?”郑元方觉得奇怪,拿着火烛出去一看,确实是官宦人家女子,年纪十七八岁,礼服整齐,身上的泥水还很透亮。郑元方便把她扶入门内,又把门关牢,用佛塔里已经毁坏的木质佛像燃起来照明。女子说:“这是什么地方?”郑元方说:“这是县城东部的寺院。”郑元方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说到旧时的婚约。这女子也还记得之前的事,说:“我父亲曾经把我许配给您,因为您走后没了消息,就要把我嫁给韦家。天命难改,老虎把我送还给您。庄子离这里很近,您能送我回去,我就回绝韦家而与您成婚。”等到天明,郑元方把她送回家中,她家里因为她被老虎叼走,正要做丧服。看到她回来,感到喜从天降。郑元方把死老虎送到县里,详细说明了事情的始末。县令很惊奇,便让卢氏女嫁给了郑元方。当时听到的人,没有不惊讶感叹的。

    驴言

    长安张高者,转货于市①,资累巨万②。有一驴,育之久矣。元和十二年秋八月,高死。死十三日,妻命其子张和乘往近郊,营饭僧之具③。出里门④,驴不复行,击之即卧,乘而鞭之。驴忽顾和曰:“汝何击我?”和曰:“吾家用钱二万以致汝,汝不行,安得不击也。”然甚惊。驴又曰:“钱二万!不说父骑我二十年?吾今告汝,人道兽道之倚伏⑤,若车轮然,未始有定。吾前生负汝父力,故为驴酬之。无何,汝饲吾丰。昨夜汝父就吾算,侵汝钱一缗半矣。汝父当骑我,我固不辞。吾不负汝,汝不当骑我。汝强骑我,我亦骑汝,汝我交骑,何劫能止?以吾之肌肤,不啻值万钱也⑥。只负汝一缗半,出门货之,人酬亦尔。然而无的取者⑦,以他人不负吾钱也。麸行王胡子负吾二缗⑧,吾不负其力,取其缗半还汝,半缗充口食,以终驴限耳⑨。”和牵归以告其母。母泣曰:“郎骑汝年深,固甚劳苦。缗半钱何足惜,将舍债丰秣而长生乎⑩?”驴摆头。又曰:“卖而取钱乎?”乃点头。遂令货之,人酬不过缗半,且无敢取者。牵入西市麸行,逢一人长而胡者,乃与缗半易之。问其姓,曰:“王。”自是连雨数日乃晴,和往觇之,驴已死矣,王竟不得骑,又不负之验也。

    【注释】

    ① 转货:谓做买卖。《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

    ② 巨万:极言数目之多。《史记•平准书》:“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南朝宋裴骃《集解》引三国吴韦昭曰:“巨万,今万万。”

    ③ 营:置办。

    ④ 里门:乡里之门。古制,聚族里居,比户相连,里中有门,称为里门。

    ⑤ 倚伏:互相依存,互相影响。语本《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依托。伏,隐藏。

    ⑥ 不啻(chì):不止,何止。《后汉书•冯衍传》:“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

    ⑦ 的(dí):真实,确实。唐白居易《百日假满》:“但拂衣行莫回顾,的无官职趁人来。”

    ⑧ 麸行(fūháng):麸皮店铺。麸,小麦磨面过筛后剩下的皮。

    ⑨ 限:寿命,死期。唐吕岩《沁园春》:“限到头来,不论贫富,着甚干忙日夜忧。”

    ⑩ 秣(mò):牲口的饲料。

    【译文】

    长安有个叫张高的人,在市场上做买卖,积累了亿万家产。他有一头驴,饲养了很长时间。元和十二年秋天八月,张高去世。死后十三天,他的妻子让儿子张和骑驴到近郊,置办给和尚斋饭的器皿。出了里门,驴就不再走了,敲打它就卧倒,张和便骑着它鞭打它。驴忽然回头对张和说:“你为什么打我?”张和说:“我家花了二万钱买的你,你不走,怎么可能不打你。”张和甚为震惊。驴又说:“二万钱!怎么不说你父亲骑了我二十年?我今天告诉你,人道、兽道互相依存转化,就像车的轮子,没有开始,却有结束。我前生欠你父亲劳役,所以今生变成驴来偿还他。这段时间,你饲养我很丰厚。昨晚,你的父亲找我算账,欠你家的钱只剩下一缗半了。你父亲骑我,我不能推辞。我不欠你的,你不应骑我。你一定要骑我,我以后也要骑你,你我交替互骑,什么时候才能终止?以我的身体,价格不止万钱。我只欠你一缗半,出门卖了我,人们也不过付这些钱。然而不会真的有人能够得到我,因为他们不欠我的钱。麸行王胡子欠我二缗钱,我不欠他的劳役,取他一缗半还给你,半缗作为我的口粮,最后结束我作为驴的寿命。”张和把驴牵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对驴哭诉道:“我的丈夫骑你很多年,你确实非常辛苦啊!半缗钱算得了什么,我们放弃你的债务,喂你好的粮草,让你长久地活着,怎么样?”驴摇头。她又说:“一定卖了你取欠款吗?”驴点点头。于是便要卖掉驴,人们给的价格不过一缗半,还没有人敢买。把驴牵到西市麸行,遇到一个胡须浓密的高个子,以一缗半买了驴。问他姓什么,答说:“王。”接着连续多日下雨,刚放晴,张和便偷偷地去看那头驴,驴已经死了。王胡子终究没有骑过一次,这样不欠驴的钱也得到了验证。

    和东邻有右金吾郎将张达①,其妻,李之出也②,余尝造焉③。云见驴言之夕,遂闻其事,且以戒欺暗者④,故备书之⑤。

    【注释】

    ① 金吾郎将:唐代掌管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分左右金吾卫,郎将为其官职。

    ② 出:姐妹出嫁所生,外甥或外甥女。《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陈厉公,蔡出也。”晋杜预注:“姊妹之子曰出。”唐孔颖达疏:“《释亲》云: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言姊妹出嫁而生子也。”

    ③ 造:拜访。《世说新语•言语》:“庾公造周伯仁。”

    ④ 欺暗: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做昧心事。

    ⑤ 备:完备,完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前人之述备矣。”

    【译文】

    张和家东面的邻居右金吾郎将张达,他的妻子是李家女儿所生,我曾经拜访过她。她说那天傍晚见到了驴说话,因此我知道了此事,为了警戒那些背地里做昧心事的人,所以完整地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

    木工蔡荣

    中牟县三异乡木工蔡荣者①,自幼信神祇,每食必分置于地,潜祝土地②。自总角至于不惑③,未尝暂忘也。元和二年春,卧疾六七日,方暮,有武吏走来,谓其母曰:“蔡荣衣服器物速藏之,勿使人见,仍速作妇人装梳,覆以妇人之服,有人来问,必绐之曰出矣。求其处,则亦意对,勿令知所在也。”言讫,走去。妻母不测其故,遽藏器物,装梳才毕,有将军乘马,从十余人,执弓矢,直入堂中,曰:“蔡荣在否?”其母惊惶曰:“不在。”曰:“何往?”对曰:“荣醉归,怠于其业,老妇怒而笞之,荣或潜去,不知何在,月余日矣。”将军遣吏入搜,搜者出曰:“房中无丈夫,亦无器物。”将军连呼地界,教藏者出曰:“诺。”责曰:“蔡荣出行,岂不知处?”对曰:“怒而去,不告所由④。”将军曰:“王后殿倾,须此巧匠,期限向尽,何人堪替?”对曰:“梁城乡叶幹者,巧于蔡荣,计其年限,正当追役。”将军者走马而去。有顷,教藏者亦复来,曰:“某地界所由也,以蔡荣每食必相召,故报恩耳。”然莫不惊之。计即平愈,遂去。母视荣,即汗洽矣⑤,自此疾愈。俄闻梁城乡叶幹者暴卒,幹妻乃荣母之犹子也。审其死者,正当荣服雌服之时。

    【注释】

    ① 中牟县: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中牟东。隋开皇初改为内牟县,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圃田县,唐武德三年(620)复改中牟县。

    ② 祝:祷告,向鬼神求福。《战国策•赵策》:“祭祀必祝之。”

    ③ 总角:比喻童年。旧时未成年男女,编扎头发形如两角,称为总角。不惑:孔子自称四十不惑,后人因称四十岁为不惑。

    ④ 所由:“所由官”的省称。犹言有关官吏。由事必经由其手,故称。这里是土地神的自称。

    ⑤ 洽(qià):沾湿,浸润。

    【译文】

    中牟县三异乡有个叫蔡荣的木匠,从小就相信鬼神是存在的,每次吃饭时总往地上放一些食物祭祀土地神。从小至四十岁,没有一次是忘记的。元和二年春天,蔡荣因病卧床六七天,有一天傍晚,有个武官跑到家里,对蔡荣的母亲说:“把蔡荣的衣服、用具赶快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赶快把他打扮成女人的样子,穿上女人的服饰。如果有人来问,你就骗他说出去了。问到哪里去了,你也就说个大概,不要让他们知道具体的地方。”武官说完,就跑出去了。蔡荣的母亲和妻子不能猜测其中的原因,便快速把蔡荣的衣物、用具藏起来,把他化妆成女人的样子。刚结束,就有一个骑马的将军,随从有十余人,都佩带弓箭,直接闯入正屋,说:“蔡荣在吗?”蔡荣的母亲惊慌地说:“蔡荣不在家。”将军问:“到哪儿去了?”母亲说:“蔡荣喝醉了酒回来,不好好干木工活,我一气之下打了他一顿,他可能偷偷地跑了,不知跑哪里去了,已经一个多月了。”将军叫人在屋里搜,搜查的人出来说:“屋里没有男人,也没有男人用的东西。”将军连声呼喊土地神,叫藏起衣物的那个人出来说:“在。”将军斥责说:“蔡荣到哪里去,你难道不知道吗?”土地神回答说:“他是一怒之下出去的,没有告诉我。”将军说:“大王的神殿后墙倾斜了,须要找蔡荣这样的巧匠去修,期限快到了,谁能替他去?”土地神回答说:“梁城乡有个叫叶幹的木匠,工艺比蔡荣还好,我算他的阳寿也到了,正应该赶快让他去做这件事。”将军一听就乘马跑出去了。过了一会儿,那个叫藏衣物的人又回来了,对蔡母说:“我就是管理这里的官员,因为蔡荣每顿饭都请我来同吃,所以我要报答他。”蔡家的人都非常惊奇。那个武官猜想蔡荣的病就要好了,于是就走了。母亲去看蔡荣,见他出了一身汗,浸透了衣服,从此病就好了。不久就听说梁城乡的叶幹突然死了。叶幹的妻子是蔡荣母亲的侄女。推算叶幹死的时间,正好是蔡荣穿着女人衣服的那个时辰。

    有李复言者,从母夫杨曙为中牟团户于三异乡①,遍闻其说,召荣母问之,回以相告。泛祭之见德者②,岂其然乎?

    【注释】

    ① 从母:称母亲的姊妹。团户:乡间召集民户选点团兵的小吏。

    ② 见德:受到恩德,感恩。《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民不见德而惟戮是闻,其何后之有?”

    【译文】

    有个叫李复言的人,其姨夫杨曙当时在中牟县三异乡当团户,多次听说这个事情,就找来蔡荣的母亲询问,回来就把蔡荣母亲所说的情况告诉了李复言。泛祭也能被感恩戴德,难道不是这样吗?

    梁革

    金吾骑曹梁革①,得和扁之术者也②,大和初为宛陵巡官③。按察使于公敖④,有青衣美色而艳者,曰莲子,念之甚厚⑤。一日以笑语获罪,斥出货焉。市吏定直曰七百缗⑥。从事御史崔公者⑦,闻而召焉,命革诊其脉。革诊其臂,曰:“二十春无疾佳人也⑧。”公喜留之,送其直于于公。公以常深念也,偶怒而逐之,售于不识者斯已矣,闻崔公宠之也,不悦之意,形于颜色。然业已去之⑨,难复召矣,常贮于怀。

    【注释】

    ① 骑曹:指骑曹参军之类的小官。

    ② 和扁:古代良医和与扁鹊的合称。《汉书•艺文志》:“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唐颜师古注:“和,秦医名也。”

    ③ 宛陵:古县名。在今安徽宣城。

    ④ 按察使:唐朝初年仿汉刺史制设立,职责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

    ⑤ 念:怜悯,怜爱。

    ⑥ 直:价值,价钱。《史记•平准书》:“为皮币,直四十万。”

    ⑦ 从事御史:即唐代的监察御史。

    ⑧ 春:泛指一年。唐李白《古风五十九首》:“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⑨ 业:既,已经。《史记•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

    【译文】

    金吾骑曹梁革,学得了和与扁鹊的高超医术,唐文宗大和初年任宛陵巡官。按察使于敖,有个婢女长得既漂亮又艳丽,名唤莲子,于敖非常喜欢她。有一天,莲子因为说了句笑话而被治罪,又被赶出府邸卖掉。市吏定价七百缗钱。从事御史崔公听说了,就把莲子召来,让梁革给她诊脉。梁革在她手臂上号脉,说:“二十年不会生病的美人。”崔公高兴地把她留下来,把她的身价钱送给了于公。于敖平时非常喜欢莲子,因为偶然发怒把她赶走,卖给不认识的人也就罢了,听说崔公十分宠爱莲子,于公不高兴的神态,就挂在了脸上。然而人已经走了,难再招回来,只好常在心中思念了。

    未一年,莲子暴死,革方有外邮之事①,回及城门,逢柩车,崔人有执绋者②,问其所葬,曰:“莲子也。”呼载归而奔告崔曰:“莲子非死,盖尸蹶耳③。向者革入郭,遇其柩④,载归而请往苏之。”崔怒革之初言,悲莲子之遽夭,勃然曰:“匹夫也⑤!妄惑诸侯⑥,遂齿簪裾之列⑦。汝谓二十春无疾者,一年而死。今既葬矣,召其柩而归,脱不能生⑧,何以相见?阶前数步之内,知公何有!”革曰:“此固非死而尸蹶耳。千年而一,苟不能生之,是革术不神于天下,何如就死以谢过言⑨。”乃辞往崔第,破棺出之,遂刺其心及脐下各数处,凿去一齿,以药一刀圭于口中⑩,衣以单衣,卧空床上,以练素缚其手足?,有微火于床下,曰:“此火衰,莲子生矣。”且戒其徒:“煮葱粥伺焉,其气通若狂者,慎勿令起,逡巡自定。定而困,困即解其缚,以葱粥灌之,遂活矣。正狂令起,非吾之所知也。”言竟,复入府谓崔曰:“莲子即生矣。”崔大释其怒,留坐厅事。俄而莲子起坐言笑。界吏报于公,公飞牍于崔?:“莲子复生,乃何术也?”与革偕归,入门则莲子来迎矣。于公大奇之。且夫莲子事崔也,非素意,因劝以与革。崔亦恶其无齿,又重于公,遂与革。革得之,以神药傅齿,未逾月而齿生如故。大和壬子岁?,调授金吾骑曹,与莲子偕在辇下。

    【注释】

    ① 外邮:城外的驿站。唐李绅《过吴门》:“候火分通陌,前旌驻外邮。”

    ② 执绋(fú):送葬时手执绳索以牵引灵柩,后泛指送葬。《礼记•曲礼》:“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

    ③ 尸蹶:亦作“尸厥”。症状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④ 柩:装有尸体的棺材。《礼记•曲礼》:“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⑤ 匹夫:贱称对方,多用于责骂之词。

    ⑥ 诸侯:喻指掌握军政大权的地方长官。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⑦ 齿:并列,次列。《庄子•天下》:“百官以此相齿。”

    ⑧ 脱:表示假设。犹言倘若。唐李朝威《柳毅传》:“脱获回耗,虽死必谢。”

    ⑨ 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胜过或不如。谢:向人认错、道歉。《史记•项羽本纪》:“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过言:过分夸大的言辞。

    ⑩ 刀圭:量药的器具,形如刀,尾端尖锐,中间下洼。

    ? 练素:白绢。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

    ? 飞牍:即飞书,紧急的文书。《后汉书•五行志》:“光武崩,山阳王荆哭不哀,作飞书与东海王,劝使作乱。”

    ? 大和壬子岁:唐文宗大和六年(832)。

    【译文】

    不到一年,莲子突然死去,这时梁革到外面传递书信去了,回来时走到城门,遇见灵车从那里经过,见有崔家送葬的人,梁革问他们要葬的是谁,他们说:“莲子。”梁革听说后,就让他们把灵车拉回崔公府邸,自己则跑去告诉崔公,说:“莲子没死,只是尸蹶而已。方才我进城,遇见她的灵车,我让人把她拉回来了,现在让我使她苏醒过来。”崔公非常恼怒梁革当初说的话,又伤心莲子的突然死去,激动地说:“你这个东西!迷惑我等长官,好趁机与富贵显达的人结交。你说她二十年不会生病,结果一年就死了。如今就要下葬,你让人把她的灵车拉回来,倘若不能复生,你还有什么脸面见我?你在阶前,离我只有几步的距离,我看你有什么办法!”梁革说:“莲子不是真死,而是尸蹶。这样的事一千年遇不上一次,如果我不能让她复活,我梁革的医术就不能再称神于天下,不如以死来为我说的大话向您谢罪。”梁革于是辞别崔公,回到崔公府邸,打开棺材,抬出莲子,在莲子的心、脐下几处穴位行针,又凿掉一颗牙齿,把一刀圭的药灌进口中,让莲子只穿着单衣,躺在空床上,用白色的绢绑住她的四肢,在床下生上小火,说:“这火快要灭时,莲子就活过来了。”又告诫他的徒弟,说:“煮好葱粥守候着,她的气息通畅了,像是发狂似的,千万不要让她起来,过一小会儿自己就安定了。之后她会感到很疲乏,就给她解开绑绳,给她灌葱粥,她就活了。在她正发狂时,让她起来,我可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梁革说完,又进府对崔公说:“莲子一会儿就要活了。”崔公的怒气全消,留梁革在客厅里坐下。一会儿莲子坐起来有说有笑了。界吏把这件事禀告给了于公,于公给崔公送去紧急文书,问:“莲子复活了,究竟是什么医术?”崔公与梁革一同回来,进门时莲子出门迎接。于公很奇怪。让莲子侍奉崔公,并不是于公的本意,所以他劝崔公把莲子送给梁革。这时崔公因为莲子缺了一颗牙齿也不喜欢她,加之又看重于公,于是把莲子送给了梁革。梁革得到莲子,用神药敷在莲子的缺齿处,不到一个月就长出了和原来一样的牙齿。大和壬子年,梁革调任金吾骑曹,与莲子一起都到了京城。

    其年秋,友人高损之,以其元舅为天官郎①,日与相闻,故熟其事而言之,命余纂录耳。

    【注释】

    ① 元舅:长舅。《诗经•大雅•崧高》:“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汉班固《封燕然山铭》:“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天官郎:职官名。吏部员外郎。武则天时曾改吏部为天官。

    【译文】

    那年秋天,我的朋友高损之,因为他的长舅是吏部郎,每日与梁革相见,所以对这件事很了解而说了出来,并让我把它写下来。

    李卫公靖

    卫国公李靖①,微时尝射猎霍山中②,寓食山村。村翁奇其为人,每丰馈焉,岁久益厚。忽遇群鹿,乃逐之。会暮③,欲舍之不能。俄而阴晦迷路,茫然不知所归,怅怅而行④,困闷益极。乃极目有灯火光⑤,因驰赴焉。既至,乃朱门大第⑥,墙宇甚峻。扣门久之,一人出问。公告其迷,且请寓宿。人曰:“郎君皆已出,惟太夫人在,宿应不可。”公曰:“试为咨白⑦。”乃入告而出,曰:“夫人初欲不许,且以阴黑,客又言迷,不可不作主人⑧。”邀入厅中。有顷,一青衣出曰:“夫人来。”年可五十余,青裙素襦⑨,神气清雅,宛若士大夫家。公前拜之,夫人答拜,曰:“儿子皆不在,不合奉留。今天色阴晦,归路又迷,此若不容,遣将何适。然此山野之居,儿子往还,或夜到而喧,勿以为惧。”公曰:“不敢。”既而命食⑩,食颇鲜美,然多鱼。食毕,夫人入宅,二青衣送床席裀褥,衾被香洁,皆极铺陈?,闭户系之而去。公独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