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白小说网 www.hbtxt.com,最快更新孙子新研究最新章节!

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着重于海军用兵法方面的研究,为教授日本天皇而作,非卖品)、辎重兵大尉冈本茂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陆军士官学校教官尾川敬二的《孙子论讲》等。

    在哲学家、政治家著者方面,有:北村佳逸的《孙子解说》、福本椿水的《孙子训注》、坂井末雄的《孙子评释》等。有作一般的研究,有着重于哲学的研究,有着重于政治外交的研究,有着重于海军理论的研究,有着重于战史与名将言论的研究,有着重于近代战争理论的研究,有着重于战斗纲要的研究,其研究的成果,每多至数十万言,务将为这部古代的兵书,注入新的内容,使其适用于今日的时代。

    《孙子兵法》已成为世界的学问了,世界各国均有其译本、注释书,除上述诸书外,目下我还看到翟林奈、卡尔斯罗普军官两人的英文译本。近来我国亦有一种英译本,译者郑麐。

    七、《孙子兵法》的基本原理

    我们研究某种学说,或某种著作,最重要的是寻出它的基本原理,或根本思想。《孙子兵法》的基本原理是怎样的呢?《孙子兵法》十三篇仅有六千余字,而近时日本人作现代化的研究,竟达数十种,数百万言。

    一九三五年春初,我在日本热海养病时,于无意中,读到北村佳逸的《孙子解说》,大为惊异,春初返东京,即陆续购全是类注释书,以供参考,着手编著《孙子兵法新研究》,一直到了是年十月间,第一次草稿方告成。告成后,复以疾病缠绵,整理无力。但以不时地回想,于无意中发现了它的十大基本原理,即解剖《孙子兵法》的结果,主要可分为这十大原理,其中不管篇名怎样不同,言词怎样差异,而归纳起来,不外是这十大原理的发挥。《孙子兵法》的构成在此,《孙子兵法》的伟大亦在此。

    十大原理————(一)先知原理,(二)计划原理,(三)自然原理,(四)求己原理,(五)全存原理,(六)主动原理,(七)利动原理,(八)迅速原理,(九)秘密原理,(十)变化原理。现略述如下:

    (一)先知原理:这是说,在未战之先,必须知道己彼天地的各种情况,以决定计划行动,方可取胜。其论据:《谋攻》篇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地形》篇说“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但是怎样才会达到“知”的目的呢?这,固须如《始计》篇说的“经之以五事……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与“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而其主要的知彼方法,则为使用间谍,如《用间》篇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用间有五:有乡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二)计划原理:这是说,在未战之先,必须定下周密的作战计划。然计划生于先知,前已言之,因为作战计划的良否,即周密或疏漏,对于全战役,有至大关系,且常决乎胜败之事。如《始计》篇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军形》篇说:“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九地》篇说:“运兵计谋,为不可测。”又说:“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这不都是一些明确的论据吗?

    (三)自然原理:孙子这个原理,渊源于老子。彼主张战争及战斗须因自然的情势而实施(合乎天地自然的法则),才有胜利的可能,且易于胜利,而反对人为的、勉强的战争及战斗,认为这样必致失败。

    彼在《军形》篇说:“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又在《兵势》篇说:“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再在《虚实》篇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更于战斗实施时,须置士卒于死地,以期利用其自然之情而收伟效,如《九地》篇说:“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同篇又说:“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同篇再说:“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四)求己原理:战争之事,不管敌人如何,最重要的先求本身的强大,即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方能乘机取胜。近年来各国所实施的各种国防计划,不外是在这个原则之下而努力着。

    闲话休提,请看孙子的名言。彼在《军形》篇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同篇又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又在《九变》篇说“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再在《九地》篇说:“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这在今日,是多么发人深省呢!

    (五)全存原理:用兵的最高理想,是彼我不经血战,即全存,使敌屈服于我。因为这样的胜利,才是完全的胜利,最善的胜利。其所采取的策略为政治、外交、经济诸端,然必须拥有庞大的军备为背景。

    如《谋攻》篇说:“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此两项指用外交等策略),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同篇又说: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因为战争是劳民伤财的,如《作战》篇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用间》篇又说:“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故战而胜,其牺牲亦不免,然拔人城,毁人国,其祸根亦愈深。所以在用兵上,必须奉“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最高原则。

    (六)主动原理:这是说,在作战时,我必须掌握战场的支配权,常立于主动地位,陷敌于被动地位,处处受我左右,唯我的意图是从,而我的动作则自由自在,出其意表而攻之,必可取胜。如《虚实》篇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同篇又说:“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不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兵势》篇亦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七)利动原理:孟子喜谈仁义,而不谈利。孙子则着重于利,这是兵法家与儒学家的不同之处。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的,孙子把它分为三点。

    一为见利而后战,如《九地》篇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火攻》篇说:“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军争》篇说:“故军争为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

    二为以利鼓动我方士卒,如《作战》篇说:“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军争》篇说:“掠乡分众,廓地分利……”《九地》篇说:“施无法之赏。”

    三为以利引诱敌人,如《始计》篇说:“利而诱之……”《兵势》篇说:“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军争》篇说:“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九变》篇说:“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虚实》篇说:“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

    (八)迅速原理:孙子原是主张“不战而屈人之兵”,倘若不得已而战,则以速战速胜,把战事结束得愈速为愈佳。不然,拖延下去,演成长期的持久战,这不独生命经济牺牲惨重,且酿成“渔人得利”之虞。

    所以孙子在《作战》篇里说:“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故兵贵胜,不贵久。”

    因此,在作战上,必须采择迅速的行动,如《九地》篇说:“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后如脱兔,敌不及拒。”《军争》篇说:“故其疾如风……侵掠如火。”现代的速战速决主义,实胚胎于此。

    (九)秘密原理:在军事上,如作战计划、意图行动及一切措施必须保守秘密,不为敌知,方可收效。《始计》篇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军形》篇说:“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虚实》篇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吾之所与战之地不可知”。同篇又说:“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军争》篇说“难知如阴”。《九地》篇说:“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同篇又说:“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是故始如处女。”《用间》篇说:“事莫密于间。……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

    (十)变化原理:这是说,一切战法,必须因时因地因敌而使用,决不可拘泥于一端。好比今日所用的战法为是,明日未必为是;在此地为良法,在彼地未必为良法;对此敌为制胜之术,对彼敌未必为制胜之术。总之,必须尽其运用变化之妙才可。

    孙子于此发挥其高深的哲理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见《兵势》篇。《虚实》篇又说:“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关于这一点,孙子更具体地提出了一些应变的原则:“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见《军争》篇。“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见《九变》篇。

    上述十大原理,我仅着重于材料的整理,尚未作详细阐明,继虽发现一些其他原理,亦未暇加入,拟俟诸异日另写专书。又,《孙子兵法》这十大原理,不独可应用于军事上,且可应用于政治斗争上,经济斗争上,以及一切斗争上,《孙子兵法》的原理真是不朽!

    八、《孙子兵法》的伟大

    日本近世大史家赖山阳很爱读《孙子兵法》,曾评《孙子兵法》说:“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其他各家对于《孙子兵法》,有评为“兵学圣典”,有评为“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或“外交教书”,或“政治秘诀”,或“人生哲学”。所以古今的军事家,固不用说,政治家、文学家,亦莫不研究《孙子兵法》。

    在我国:如张良、韩信、邓禹、曹操、诸葛亮、杜预、唐太宗、李靖、苏老泉、王安石、欧阳修、岳武穆、刘伯温等均为研究《孙子兵法》的代表者。韩信于公元前二〇四年在井陉口布背水阵,大破赵军,事后部下问以取胜之理,他答道:“兵法不是说过吗?‘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两句话出自《九地》篇。

    “乱世奸雄”曹操,他是注释《孙子兵法》的开山祖,其序说:“吾观兵书战策多矣,孙武所著深矣。”诸葛亮于《后出师表》中评曹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惟英雄能知英雄”,于此亦足见诸葛亮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至于苏老泉在文学上批评《孙子兵法》说“孙吴之简切”。降及近代,如太平天国诸将皆研究《孙子兵法》,曾国藩、胡林翼等均受《孙子兵法》的影响很大。

    其在日本:日本古代各种兵法,如《甲阳军鉴》《信玄全集》《兵法记》《兵法秘传》等书,其中心思想,均出自《孙子兵法》。武田信玄很崇拜《孙子兵法》,彼曾录《军争》篇“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四句,涂上军旗,竖于军门。

    《孙子兵法》原文作“以佚待劳”,即今“以逸待劳”,下同。佚,同“逸”。 又,八幡太郎受兵法于大江匡房,陆奥之役,由于悟起《行军》篇“鸟起者,伏也”,故看见雁鸟的乱然飞起,遂断为有敌军伏兵,得免于危。降至近代,如日俄之役,联合海军总司令东乡元帅于对马海战,大败俄国的海军,其阵法就出自《孙子兵法》。彼于出发时,曾随身携有《孙子兵法》,于战胜后,道其战胜之理:“以佚待劳  ,以饱待饥。”这两句话,出自《军争》篇。

    尾川敬二的《孙子论讲》中曾被题以“以正合,以奇胜”,这两句话,出自《兵势》篇。过去日军侵华时,日本中央公论社曾将大场弥平著的袖珍版《孙子兵法》一书加印五千册,分赠侵华倭军。

    至在欧洲:拿破仑于阵中,常不停披诵法译《孙子兵法》(按:是当时法国到东方传教的教士,携原本返本国所译成者)。威廉二世于落魄的侨居生活中,看着《孙子兵法》,曾发了这样的浩叹:“在二十年前,倘若读到这本书,则……”因为最感动他的《火攻》篇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蒋百里先生的杰作《国防论》,其中有一文曾述及他见伯卢麦将军于柏林南方森林中的别墅(按:伯卢麦曾任普法战争的普军大本营作战课长,又为世界驰名的《战略论》的著者),当时以手抚彼肩说:“好为之矣,愿子之诚有所贯彻也!抑吾闻之:拿破仑有言:‘百年后,东方将有兵略家出,以继承其古昔教训之原则,为欧人之大敌也。’子好为之矣!”彼又点睛说:“所谓古昔之教训云者,则《孙子》(是书现有德文译本,余所见也)是也。”

    于此,亦足见欧洲军人对《孙子兵法》的注意。《孙子兵法》真是世界一部不朽的兵学宝典!

    《孙子兵法》详解

    我不喜欢沿用古人注解《论语》《孟子》般的死的形式,我所用的是活的形式。活的兵法,

    应有活的编法、活的解释,读兵法也应有活的读法,

    倘若死读、死用,那是危险极了。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