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白小说网 www.hbtxt.com,最快更新孙子新研究最新章节!

    战争必须先立于不败之地,而完成之法,则为“修道保法”————实现军队之精神物质的两全主义。攻守以保持行动的秘密为最上,一经发觉敌的败形(虚隙),即集中无比的兵力,一举而歼灭之。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古时善战的主将,当要进攻敌人时,都是预先充实自己的内部(精神物质的两全),使敌不能胜我,而且确保主动地位,一待敌发生有可胜的虚隙,即乘之。敌之所以不能胜我,是由我预先充实了我的内部————这是属于向己的问题,可以自由处理。但仅是这样,还是不能胜敌的,胜敌必须乘敌的虚隙,然而虚隙的发生与否,则属于敌方的问题,不让我自由强求。

    【先为不可胜】即于未战前,充实自己的内部,与后述“先立于不败之地”的意义相同。其完成之法,为后述的“修道保法”,因之“修道保法”,便是全篇的主眼,详见于后。又有人评价此篇为“现代一篇顶有价值的国防原理”,实有见地。

    美国的先为不可胜

    美国过去反攻日本,真可以说是“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美国于一九四一年遭受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一时因损失过大,自知反攻无“先胜”的把握,乃暂取守势,埋头准备,直至一九四四年认为己方战斗力已加强,即已具“可胜”的条件,同时日军亦已陷于势分力弱,遂转取攻势,由瓜加林之役至冲绳之役————其间真是所向无前,每战必胜。亦即后面所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哪有不胜的道理?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所以善战的主将,能够使敌不能胜我,决不能依我的意志,造成敌的败因————虚隙————以取胜。故曰:胜敌之事,是可推知的,但不由我造成敌之虚而取胜。

    乘虚制胜

    良将不为敌所乘,却能乘敌之虚以取胜,这虚,是待敌自然发生而捕捉之,故解为由我造成之则不对。《作战纲要》等书所谓“立于主动地位”,即是敌不能捕捉我之虚意。在战争与战斗的过程中,彼此必会自然发生虚隙,而能否捕捉之,是名将与凡将之所由分。柔道家(柔道为日本一种格斗术)所乘的是对手之虚,绝不是勉强地造成对手之虚而乘之,而是乘其自然发生的间不容发之虚而取胜。这节虽是难解之文,但举出这个譬喻,也许可以使读者领悟孙子所说兵机的要谛吧?

    范蠡说:“时不至,不可强生;事不究,不可强成。”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这是就战场而说,倘若我尚未有胜敌的兵力,则暂行防守;反之,倘若我一有胜敌的兵力,即速行攻击。大凡我守的时候,是因胜敌的兵力尚不足,而攻击的时候,则由我胜敌的兵力已有余(兵力的有余或不足,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当胜敌的兵力不足而守时,所谓善守者,好像藏于最深的地下一样,使敌无从侦知我的虚实,以施其技,且常保主动的地位。及至胜敌的兵力已有余,这时所谓善攻者宛如飞翔于最高的天空中一样,行动秘密而机敏神速,乘虚攻之,使敌无从应对。这样的攻守,便可以保全自己的军队而取得完全的胜利。

    九天九地

    攻守原为用兵不定之形,用兵的最后目的为取胜,但欲取胜,结果必取决于攻击。故“不可胜者,守也”,防守不是永久的,乃是暂时的。【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兵力不足是弱,兵力有余是强。大场弥平解说:“甲午战争之前,日本的陆海军比清劣势,因之在未获得海权的当时,便以守势为骨子,着手构筑本国内各战略要点的要塞,以资防卫国土。可是日本以前是怎样‘守的不足’呢?现在各地所留存的要塞,便是最好的证明。不久,陆海军俱达于必胜的境地,乃舍守势而转取攻势,进兵于辽远的满洲之野,求决战的战场于大陆。”【九天九地】为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的名词,据扬雄《太玄经》的记载: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九地————一为沙泥,二为泽地,三为沚崖,四为下田,五为中田,六为上田,七为下山,八为中山,九为上山。在这里,此喻其深与高,即形容行动诡秘,莫测高深。但是现代战争中还有其巧妙的意思,这又令人想到孙子是一个预言家了。

    藏于九地之下的要塞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九一六年凡尔登的要塞战,据优势的德军以猛烈的炮击,几乎尽将法军的堡垒粉碎,创造了“凡有形的,必被破坏”的新纪录。因此,以巨炮巨弹,空中爆击等破坏火器为攻击之主力的现代战,对于要塞的构筑,有愈趋藏于地下的倾向。例如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德国的齐格菲防线,又如俄军在东部西伯利亚的国境防线上,建筑了数千个仅露一点头角于地面的“托亦卡”分散要塞。孙子于两千多年前提及“藏于九地之下”的守城战,真是意味深长。

    动于九天之上的飞机

    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种新的兵器————飞机登场了。据说,英法协约军于最初的国境战中,发现德军侵入比利时,是由于“动于九天之上”的一架飞机侦察的结果。

    与汉尼拔的坎尼包围战,俱称为世界二大美役的一九一四年秋坦能堡歼灭战,是飞机活跃的产物。兴登堡元帅于战后,曾这样述怀:“没有飞机,便没有坦能堡。”

    最近飞机愈呈跳跃式进步,不仅可舞于九天之上而俯瞰,且可搭载大量炸弹进行远距离的轰炸,成为直接攻击的强锐武器。倘若想起它加于敌国的首都及其他主要都市、战略要点的巨大威力,则可知孙子“动于九天”的战略,正是古今一贯的大原则。

    ————大场弥平《孙子兵法》

    藏于九地之下的防空室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马奇诺防线及新加坡要塞的陷落,使一般人对于要塞的价值,产生了动摇,以为孤守“藏于九地之下”的要塞,是无用的,所以我们应把孙子这个原则活用到防空方面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像重庆、桂林等地的大隧道、防空洞,真不知救了多少人民的生命。至于伦敦的地下避弹室,乃建筑于地底21米多的深处,更为安全,其中:地下内阁,用厚5米多的钢骨水泥来保护,且有避毒气的门户和御捕炸弹的钢网,战时首相丘吉尔及其阁员就在这里工作。地下总部,内部共有127个房间,屋顶上面有通风管、空气调节器、气管等设备,在那里工作的人员限于中级以上军事人员,所以伦敦当时不论德机怎样疯狂地轰炸,均不足以妨碍他们的安全及工作。尤其是自从原子弹出现后,使将来的防空设备愈有深藏于九地之下的必要,所以现在有人主张在将来发生原子弹战争的时候,所有军事设备和有关作战的工厂均要预先移入地下,必要时人民也要完全躲避到地下去。

    动于九天之上的伞兵与空军

    其次说到“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制胜铁则。例如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无的降落伞部队,全以“飞将军自天而降”的姿态,乘敌方不备,降落于敌后,而收惊人的战果,像德军占领荷兰水闸,及攻破列日要塞,均为伞兵之功。至于空军,不但可以制陆,且可以制海,例如美日海军在太平洋之珊瑚、中途、塞班诸岛及菲律宾、我国台湾海面诸海战,双方的兵舰往往相距百里以上,即开始空战空袭,不待兵舰接触而胜负已分。不待说,这是由于美国空军占绝对优势,把日舰炸得片甲不留,或畏战而逃。至于原子弹轰炸日本,则是超级空中堡垒以动于九天之上的姿态演出。孙子于两千年前已预言了今日战争的形态,他真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大军事思想家!

    全胜的哲理

    这一节还未见过健全的解说,大概是因为不知解释之法吧?所谓“全胜”是怎样的呢?我军以千人之力,而杀敌百人,这不是全胜,何故呢?盖其中仅发生一死一伤,都不是全胜;仅损失一矢一弦,也不是自保了;有损害的仅是比较的胜利,不是自保,也不是全胜。不然,我以千人之力而遭遇万人的战斗力,那就要完全消灭了。像这样相对地考察,不是孙子的根本思想。胜者即败者,胜与败互生于同一根蒂,故孙子的所谓全胜与全败相同,色即空,空即色。老子说“善行无辙迹”,这便是战争的哲理,亦即孙子所说“形兵之极,至于无形”。这节所用“九天九地”的名词,其意形容至高至深。天地虽高深,用科学之力,却可以测定其高深。至于无形,在物理学上指无限大,纵是如何刚健者,都不能取胜于无形,且又看不见其无限大,故敌不能与之战,所以老子把它叫作“不争之德”。故谓:“敌兵虽百万,我仅一人未必败。”由于哲理比数理的观念更高,在朦胧的梦境中,孙子的战争哲学露着微笑。

    说起来是很复杂的,但因是孙子的要点,所以有再回头作一度解说的必要。用拳头击暖帘,强是不胜弱的。铁腕比暖帘,暖帘比空气,而克服空气的是什么?空气虽强,却有气象构成它的元素,但梦幻是无形的,所以最强,所谓“形兵之极,至于无形”,就是这样。于描写禅的秘境,有“电光影里斩春风”之句,山冈铁舟在道场中面对挂着的这七字匾额,认为其言是剑道真谛,同时也是兵法的真谛。闪然的电光,于很快消失之前,立刻拔剑而斩春风————那是狂人吧?我想:精神变态者囚于物欲,是不会尝得这种妙味的,然在那反复披诵中,自可以领略其妙吧。

    关尹子说:“圣人藏于天,故莫之能伤也。”尉缭子说:“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

    ————北村佳逸《孙子解说》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