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黑白小说网 www.hbtxt.com,最快更新孙子新研究最新章节!

/>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

    原来良将是用不着作战而屈人之兵的,故洞识胜利的机会,若超不出常人所洞识的范围(为人不知而胜取的,以谋攻为最善),不是最善的胜利,因为结果必出于交战。至与敌人力战苦斗后,方获胜利,为天下人人拍手赞美说:“劳苦功高呀!劳苦功高呀!”这也不是最善的,因为自己已蒙了无限的损失。总之,这简直好比能够举起一根轻细兽毛的人,不能叫作体力强的人;能够看见太阳与月亮的人,不能叫作视力强的人;能够闻得轰轰的雷声的人,不能叫作听力强的人。

    在历史上,灿烂辉煌(杀得血流成河)的大胜,以兵法家的眼光来看,不是善中之善,而以屈服敌之作战于未萌为至善;次之,为不费摧枯拉朽之力而胜的自然之战。

    老子说:“上善若水。”又说:“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

    古时所谓善战的主将,其取胜,是胜于很容易取胜的敌人,即不待敌人的兵形已成,而机智敏捷,运用伐谋伐交等手段,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这是一种微妙机密的动作,故为一般人所不注意,不惊讶。因此,这种胜利,就不会震动炫耀于一般人的耳目之前,被称赞为智者、勇者的了。

    以《墨子》为证

    墨子说: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藉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千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狐狸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故曰:“治于神者,众人不知其功;争于明者,众人知之。”

    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

    良将对于战斗的胜利,是一定有把握的,即其所战必胜,而其所以胜,则由于捕捉了已露败形的敌人。

    【不忒】为不差或一定有把握意,有本作“不惑”。【所措】为所战,或所举兵意。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这与前节的“自保而全胜”相应,良将的作战,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一旦发觉敌人露出败形,就不失时机而速攻之,使敌不能幸免于败。

    老子说:“善建者不拔。”(拔:超过)孔子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所以可胜的军队,于战前已具备战胜的条件(即前说的内部充实),然后出而捕捉敌人的虚隙以决战,故百战百胜;反之,必败的军队,事前没有具备战胜的条件,贸然出而战斗,侥幸胜利于万一,结果每战必败。

    克劳塞维茨用辩证法研究战胜的结论说:“胜利的最初是极微小而难感觉的;但在战争的进行中必扩大,而其结果更大。”老子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又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以上所述,要而言之,善用兵的良将,既修明道————“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又保法————保持“曲制,官道,主用”的完整。所以,就能够支配胜败,即我可以乘敌之虚而取胜。

    【修道保法】道与法,均为《始计》篇所说的道与法,但这里所说的道,据编者的研究,乃为将帅对部下的有道,如共同甘苦,财政公开,训练有方,纪律严明,赏罚公平等。保法,为保善军制或保持军备的充实意。这样,则军队的精神与物质俱臻于优越,先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出而求战,其攻则动于九天之上,守则藏于九地之下,那么,当然能够“为胜败之政”了。但亦有这种解释:“修道”的“道”,为战略战术;“保法”的“法”,指下引的五项用兵之法。

    【为胜败之政】为胜败即为胜(必胜),败字乃无意思的接尾词。好比一旦有缓急的缓,是无意义的接头词;能辨异同的同,是无意义的接尾词————在古文上,此类颇多。

    板井末雄说:“修道保法为全篇的主眼,本论已尽于此,下为余论。”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在古代兵法上说:“战争之事,先从度(地理的研究),经过量、数、称,而到达胜。即凭测度地形的险易远近,而决定作战大纲为度;度决定以后,其次为依战场的广狭而研究战线的长短,兵种的配备为量;以量为基础,而决定兵员的多寡为数;由数的计算,而估定彼我战斗力的轻重(强弱)为称;依于这四种法则的研究,而得的胜算为胜。”

    孙子这里所说的“度”“量”“数”,若以今日的眼光观察,实过于物理的,大有一读难解之感。但在古代,用密集集团,而各持原始的白兵,以猛烈的冲击力,而压倒、突破敌人,乃依兵数的量与其速力的乘积以构成运动的摧毁力而求胜,因有量、数之说,并不足为怪。

    孙子与西方军事家的观点相同

    在拿破仑战争后,普鲁士军事著述家鲁斯托夫(著有《十九世纪的作战》等书)曾这样说过:“兵力的优势,非先从数的优越中求之不可。如果得不到绝对的优越,亦须得到相当的优越,这就是决定战争的要点,即不论在某战地,某地点,某战场,非求得到胜利的最确实而最容易之点不可。”

    拿破仑关于兵力量,在其笔记中说:“军队的力量,好像机械学的运动量一般,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这是说军队的行动迅速,同时也是从物理的和量来看战斗的军队。这点,与孙子的看法同一。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良将明于上述的五项法则,定下胜算,然后开始战斗;败将昧于上述的五项法则,糊里糊涂而战。于是两者的相差,前者如以一镒之重而临一铢之轻,后者如以一铢之轻而当一镒之重。那么,胜败之数,在未战之前,已昭然若揭了。

    【铢镒】为我国古衡名,十黍为累,十累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二十四两为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所以良将一经开战,好像突决开数千米深之山谿的积水奔泻而下一样(即集中无比的兵力,一举粉碎敌军),这叫作军形。

    【积水之谿】谿是山中之涧,积水是蓄积着的水,即涧中蓄积着的水。【千仞】古以周尺八尺为仞,合今营造尺六尺四寸八分。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一八〇六年拿破仑在耶拿的战胜,其战势的猛烈,正如孙子在这里所说“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他于战后向天大啸:“杀我的弹丸还未铸造!”

    优势

    其胜因,固为战略的巧妙,用兵的迅速等,要而言之,还是以二十万的大军对普军的十五万之压倒的优势,为重大因素。

    速力

    孙子的这种战势论,同时也令人联想起大军的速力。美国的伟大海军战略家马汉,于其著作中,解说海战必胜的要诀就是速度。

    压倒

    过去太平洋之战中,美空军常以压倒的优势,夺取制空权,击败日空军,而各机均以无比的速力、火力,保持其优势的战斗之姿,这也令人想起仿佛孙子所谓“决积水于千仞之谿”的威势。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